#

      微物志Microcosmos--蘑菇、白草及昆虫标本

      作者:核实中..2015-02-02 09:24:46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5)展览海报

          (2/5)《变异的白草地》装置 余加

          (3/5)《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滴-母体H2O》玻璃内画 刘卓泉

          (4/5)《昆虫标本》玻璃内画 刘卓泉

          (5/5)《蘑菇浪花》视频 张锰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微物志Microcosmos--蘑菇、白草及昆虫标本
          展览时间:2015/02/04~2015/04/04
          展览地点:[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深港花卉中心J-13A-(巴布/泛视觉空间)
          主办单位:巴布/泛视觉空间(主办)
          参展艺术家:刘卓泉、余加、张锰

        艺术究竟是干什么的? 撇开哲学的、美学的、权力的系列种种大的话题, 周边一众以艺术为信仰的艺术家,在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也意图用自己沉思感悟而来的心血之作,来提出问题、给到世人一点警醒。就像今次受邀参展的三位艺术家-刘卓泉/余加/张锰,创作于他们已不是喃喃自语,而是各自冀著生活中微观的物件,将自己对生存环境的担忧,在这个生长在植物园里、还算靠近天地自然的空间中,用“艺术的方式”,提到了我们面前。


        时间胶囊 —刘卓泉

        艺术家刘卓泉的两组作品--《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滴 -母体H2O》用不动声色的冷峻,讲述了关于未来社会水的境遇;而《昆虫标本》则是以剔透放大的体态将微观生命定格留存。它们来到我们空间已然有些时日,交付时创作者关于作品并没做太多的表述。观者们往往惊叹艺术家创作手法之精妙—用传统鼻烟壶画的手法,将自己的当代观念转换植入其中。“将物置于极端形式中,观看!比如,观看山巅夕阳,我们不必追问它的意义”他说。我总纳闷他为何要将作品入口封存、且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展览来呈现它们。有一天我看到“时间胶囊”的概念,我想“哦、是了”。

        刘卓泉作品

        玻璃内画《昆虫标本》

        玻璃内画《但愿这不是最后一滴-母体H2O》


        冬日午后、好友余加突然来访,说她对行将参展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有了想法。余加原本是资深而颇具才华的建筑师,社会、行业之晦暗每触发她深入的思考,并常依循此视角,采用与行业有关联的材料进行转换与创作,尤其对在日常建造中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浪费,提出警醒与批判。这次伊打算用建筑施工用的白色扎带模拟成一片草地,置于公园绿地之中。我说”好“。遂陪她于园后的工作坊找定了制作师傅。那日交接完毕,她捧上我送的小盆鲜活花草,欢喜而去,正如一年前,那种建筑师社会属性的放下与转身...... 那一刻,暖阳正好。

        余加作品

        装置《变异的白草地》


        妖娆小蘑菇 —张锰

        我总奇怪张锰各个方面的两重性。有一天我问他”你是双子O?", 他说“是、没错”。多媒体、水墨、油画甚至诗歌...... 创作手法之多元像他的工作室一样分裂在四处。但一旦进入,又是那么地隐秘而沉静,一如他作品中的隐者诗意气息,总能触动到我。近几年一个相对稳定而渐入境况的线索是以蘑菇为主题的创作,《蘑菇日志》、《你就是蘑菇》...... 这些或飘忽或妖娆或宁静的众多蘑菇们,一者是艺术家避离现实喧闹的修为方式,另者也似是为这个遽然向下的世界,留下些岁月静好的虚拟切片。

        张锰作品

        水墨 《妖娆小蘑菇》

        视频作品 《蘑菇浪花》


        是啊,她们小学课本上有个词叫”白驹过隙“、老祖宗庄子的概念。时间倏忽已到了乙未年立春,各类科技、资讯快到令人不暇应接,而更多人担心的则是— 明天,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吸什么?


        文/王丰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13(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