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色”徐进波、龚余辉山水画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1-12-27 09:49:1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展览名称:“墨-色”徐进波、龚余辉山水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1/11/26~2011/12/26
          展览地点:[湖北]-至观艺术绘馆 -()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徐进波、龚余辉
        以“墨”与“色”为主题的展览很容易将人带进一种古典美学意味强烈的传统艺术遐想之中,因为“墨分五彩”、“运墨而五色具”之类的案边絮语已经成为两千年来东方水墨绘画体系传承有序的经络,所以刚一听到这个展览之时,这一下意识的判断油然而生,可看到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后,才发现自己只猜着一半,另一半恰恰是艺术家当代审美意识衍生的视觉经验与实验性语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的互补逻辑“不期然而然”地成为两位艺术家作品所传达出的哲学致思。

        徐进波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创作意图即在主题与形式的关系上探寻一种分与合的可能性。从其画作的名称与营造的境象来看传统韵味不言而喻:画面始终追寻着一种传统诗意的营造,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境界始终是其创作的归旨所在,单从《林泉高致》、《山谷幽居》、《霜林云岫》、《山泉散漫绕石流》这些饶有文人意味的命题中便可见端倪,传统文人画的精神与趣味对其创作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这恐怕与其长期的山水画研习经历难脱干系。如果说传统意味是徐进波绘画的底蕴的话,探索性的观念与实验性的语言便是他的灵性,从其早期绘画对后印象派的平面性与表现主义的造型等西方形式语言借鉴开始,他始终将探索与实验作为创作的理路,在今天呈现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对“墨”突出而将笔的因素有意隐藏;对局部的关注甚于整体的铺陈;用西画的聚焦与透视感置换传统的流动性等观念与实验。这样我们在其画面中发现了一个别样的视觉空间:传统的文人情绪变得更加具体,虚幻的情境更加实在,抽象的程式更加形象。毋庸置疑,当代水墨画创作中对主题与形式契合性的研究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但这里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危机即此种实践的前提是主题与形式的二分,如何克服这种割裂性乃命门所在,徐进波的探索与创新令人期待。

        龚余辉的作品以“色”为主属彩墨一系,与当下呈主流之势的浓墨重彩不同,他选择了“平淡天真”的淡彩体系,正像中国传统着色山水的发展一般,青绿金碧为一脉,浅绛设色为一脉,不同的是前者多为院体后者偏向士夫。龚余辉的绘画有着传统的“折枝情结”,其画面中所描绘的大多是其撷取的枝枝叶叶、花花草草。古代的折枝画其实是一种知微见著的哲学观,是以一枝一叶见出混沦大千的思维体现,正如清郑燮所云“写取一支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其清旷的胸臆中不乏生活的情趣。

        “情趣”恰恰也是龚余辉画面中溢于纸端的一种气息,西方绘画的色彩构成加之抽象表现绘画的痕迹感与传统绘画点线面关系的水乳交融构成整体画面的形式意味,而此种意味的背后我以为却是一种活泼泼的生活质感,龚余辉的题材绝不宏大,不知名的花草树石始终是其观照的对象;技法绝不繁缛,彩墨渲淡是其惯用的语言,而此二者的结合确是熨帖舒服,生意盎然。细腻的生活情趣与淡雅的彩墨交织令龚余辉的绘画有如一曲淡墨交响曲缓缓流淌,观者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艺术家营造的语境中应目会心。

        传统画论中有一句叫“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我再添上一句“相得益彰,使得使得”算是狗尾续貂,祝展览圆满成功!
        武洪滨
        2011年11月7日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00(s)   2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