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馥·谧--王伯勋写意重彩作品巡展(第一回)

      作者:核实中..2014-01-08 10:10:3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8)展览海报

          (2/8)博古(之一)

          (3/8)博古(之二)

          (4/8)克孜尔印象

          (5/8)闲庭(之一)

          (6/8)闲庭(之二)

          (7/8)闲庭(之三)

          (8/8)闲庭(之四)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馥·谧--王伯勋写意重彩作品巡展(第一回)
          展览时间:2014/01/08~2014/01/15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文化东路田园风光综合楼-(ThankSu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ThankSu艺术空间(主办)
          参展艺术家:吴东洲

        从美术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中国造型艺术,其精神旨归的根本在于“写意”。然而,当下中国造型艺术诸门类的运行现状又与上述人文要义相去甚远。

        很长时间以来,在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创作领域存在着“写意”与“工笔”两个名词,这种基于区别不同画种概念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误会。纵览中国绘画发展史,在渗化效果日益增强的宣纸得以产生的明清以前,根本不存在我们当下约定俗成的“写意”与“工笔”两画种的分野,“工”与“写”仅仅是艺术家在艺术表达过程中随意使用的表现工具而已,二者后来在画种细化过程中才逐渐具有的门类独立的意义,然而这恰恰反证了某些画家创造力的退化。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写意重彩画,其表现形态和审美关怀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绝非哪个画家的一时的偶发奇想。现代学者傅雷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明确指出:“我认为中国绘画史……中国绘画的一半,漏掉了另一半。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二世纪的七八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无名艺术家留给我们留下了色彩新鲜、构图大胆的作品!最合乎我们现代人的口味的,尤其是早期的东西……”。傅雷先生言及的正是敦煌重彩壁画,而这也正是当代写意重彩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图像和技法参照。

        任何艺术表现技法、形式、指意都无法脱离当下生活的实际需求,换句话说,满足当下消费者在文化消费方面的基本需求,是任何一种艺术产品都必须正视的一个事实,这也成为艺术品的基本属性。然而,囿于文化层次、消费偏好以及持有资本等方面的因素,当前的艺术品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盲从和跟风的状态,这种在艺术品交易市场表现出的无序应该被视为成熟市场得以产生的前奏。上述诸多因素,正是写意重彩画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展出的历史机遇。

        王伯勋博士在中央美术学院经历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全部学历教育,当前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十几年的学院训练过程中,王伯勋逐渐在绘画实践和理论探索两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者型青年画家。相对与普通画家的绘画实践,王伯勋的艺术探索更具有高远的学前瞻和充分的理论支撑,这些都为他在写意重彩画艺术领域久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不久的将来,王伯勋必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大家对此也都持有充分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推广民族文化中的宝贵积淀,也为了丰富当下日益繁盛的文化生活。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将持续举办王伯勋博士的写意重彩作品巡回展,进而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写意重彩画艺术,推广中国写意精神。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43(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