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古代茶文化历史上的名人
    2. 布朗族史书《奔闷》记载,叭岩冷是布朗族先民的首领。一千多年前,他率领人在澜沧县景迈、芒景一带大规模开垦种植茶园,并给茶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腊",从此,与种茶有关的傣族、布朗族、佤族、拉枯族都把茶称为腊。如今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和芒景古茶园仍然生机勃勃,明清以来景迈、芒景一直是普洱茶重要产区,恩泽后人。布朗族《祖先歌》唱道:"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生存的拐棍"。每年农 [详细...]
      2015/01/15 08:34:46 来源:荣宝斋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方: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调查
    2. 齐家文化玉器最早见于清宫旧藏,清末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也有著录,可见这类玉器很早就有发现、收藏和著录。目前考古资料显示,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后。在此之前,学术界公认的齐家文化主要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是有一群独具特征的陶器;其二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然而,随着考古学界进一步的发掘,在齐家文化分布范围内,尤其青海、甘肃内,出土有数量繁多、 [详细...]
      2014/12/25 08:31:00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辑:国画家网
    1. 黄专:作为文化问题的《观念水墨》
    2. 1996年6月我在广州的一次水墨画讨论会上提出了“观念水墨”这个概念,随后在介绍一位上海画家的文章中又使用了它{《走向21世纪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究讨论会讨论纪要》,载《画廊》1996年第4期;黄专:《王天德的“水墨菜单”:观念水墨及其文化可能性》,载《江苏画刊》1996年第10期。},这个假说旨在为中国画发展设定一种新的“历史问题境况”,它引起了批评界同行的不少议论,也促使我对这个即兴式的提法做出一些纲领性的说明,以便尽快为这个假说建立一个拉卡托斯所谓的理论“内核”,并期待引起新的“反驳”。   1. “观念水墨”是90年代开放性文化现实的一种理论反应,它表明 [详细...]
      2014/11/24 09:13:55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辑:国画家网
    1. 梅墨生:中国书画与传统太极文化理趣
    2.   各位先生、女士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   我多年研习中国书法、中国画和传统陈式、吴式太极拳,为国画大师先生的学生和太极拳大师李经梧先生的弟子。在书法、绘画的实践方面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方面略有心得,借此难得的机会,将一己之见提供给大家,希望有所交流。很荣幸受到中国文化中心的盛情邀请,十分感谢朱英杰主任给我提供这一次学习探讨的机会!也谢谢诸位的光临!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是中 [详细...]
      2014/08/04 08:25:16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辑:国画家网
    1. 《雷雨》观众席不应成浅薄文化主场
    2. ● 星 河 经典话剧《雷雨》在北京人艺进行新一轮演出时,一场低票价、针对大中学生的公益场遭遇“意外”,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贯穿全剧”,出演周朴园一角的著名演员杨立新非常不满,连发五条微博表示,“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 1934年首演于上虞春晖中学的《雷雨》,一直是学校文艺社团钟爱的排练剧目,各个时代的学生版《雷雨》,都在演绎着这部剧的精彩。在今年《雷雨》迎来80生日的时候,遭遇到 [详细...]
      2014/08/01 08:15:52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艺术人类学专家:16世纪欧洲人曾崇尚中国文化
    2. 中新网北京4月13日电(宋宇晟) “当人类学邂逅陶瓷史—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沙龙13日下午在北京举行。谈到中国瓷器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认为,“16世纪,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瓷器,就像今天我们喜欢LV的包一样,当时的欧洲人也崇尚中国的文化。” 中国陶瓷的历史是全人类的文化史 方李莉的新作《中国陶瓷史》被冠以“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和全球性的学术眼光”完成 [详细...]
      2014/07/15 08:14:3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海外办展的冷思考:文化输出还是文化自娱?
    2. 最近几年,有关青年艺术家及其市场的讨论越来越深入和客观,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经历很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有着充分和必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当代艺术市场调整的最近5 年,调整的不仅仅是成名艺术家的市场价格,同时更主要的调整是艺术市场的本体资源——艺术家,艺术市场在调整洗牌,艺术家也在调整洗牌,很多艺术家被无情地淘汰,也有很多艺术家开始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新势力的领航者,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70 [详细...]
      2014/07/10 08:20:01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让文化与艺术不再遥远
    2.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卫宁仝昕昕):周六早晨的北京长安街摆脱了平日里的车水马龙与喧嚣拥挤,显得格外沉静。忙碌了一周的城市还沉浸在周末的慵懒中,而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已经排起了蜿蜒长队——准备入场观看展览的人们已经翘首以待了。原来,到国博看展,已成为许多人与假日的美丽约定。 对这一现象感受最直观的,莫过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咨询台工作人员刘丽。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国博根据展陈内容分设多个展厅,同时根 [详细...]
      2014/06/17 08:16:24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从大黄鸭现象看文化商品的消费机制
    2. 近期有一则引发艺术界热议的消息,不过倒是一个很好的观照文化商品以及文化消费的例子,那就是大黄鸭现象:大黄鸭继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示之后,9月6日正式进驻北京,相继在北京园博园及颐和园亮相展览,之后大黄鸭又前往台湾高雄。这一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形式引发多方关注的同时,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为大黄鸭展出及衍生品维权的消息,又使得人们的关注焦点从艺术的边界问题扩展到文化产品的版权和商业山寨,以及国内文化产品创意不足的问题。这一件作 [详细...]
      2014/06/09 09:01:27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评大黄鸭受热捧:中国文化创造力为何匮乏
    2. 9月9日,有媒体刊发报道称:携其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俘获的超强人气,霍夫曼的“大黄鸭”来到北京。狂热跟风再起,模仿再热,“大黄鸭”遨游四方,几成中国文化创意匮乏的真实写照。 我们知道,“大黄鸭”的设计,是荷兰艺术家霍夫曼根据西方文化经验、生活积累,以表达对童年快乐美好的回忆,这种情感旨趣诉求,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在香港,“大黄鸭”曾成为一个时尚文化事件。而此后,山寨版“大黄鸭”便在中国内地四处开花,从天津、 [详细...]
      2014/06/09 08:35:33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435(s)   9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