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
    2.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 [详细...]
      2010/07/15 11:38: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2.  歙砚中国名砚类名,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 [详细...]
      2010/07/15 11:37: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感受文房四宝文化――砚
    2. 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得到一块端砚,上面有一种花点,碧玉晶莹,凡见到此砚者都赞不绝口,称之“青花”,李商隐在“青花”砚的背后刻上“玉溪生山房”几个字据说它磨出来的墨不仅不结冰,而且还“香气袭人”。   砚,是磨墨器,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自古以来,砚的类别各异,品种繁多,从砚的质地分可分为玉砚、银砚、铜观、铁砚、陶砚、瓷现、石砚、漆砚等,然而最普遍、最实用的还是石砚。刘禹锡《送鸿举游江西》诗中写道:“使君滩头拣石砚,白帝城边寻野蔬。&r [详细...]
      2010/07/15 11:36: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清·朱彝尊铭随形端砚
    2.   砚台在我国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在“文房四宝”中因观赏价值最高,被誉为“四宝之冠”,受到古今文人雅士的喜爱。   朱彝尊铭随形砚,长17.3厘米,宽11.6厘米,高2厘米,砚背刻篆体铭文:“抱璞深藏,器惟求旧;岩石钟灵,神奇护守;于万斯年,与世同寿;宝之藏之,庶几不朽。朱竹垞识。竹蜵。”以铭说砚,此砚旧砚石所制,且未经过人工刻意雕琢,保留石砚本身原型,返璞归真,典雅古致。砚台形制虽未经雕琢,但砚台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 [详细...]
      2010/07/15 11:36: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现代端砚收藏价值初现
    2. 端砚爱好者收藏端砚时,多结合端砚的艺术感、雕工、石材等综合考虑,现代端砚正是在满足爱好者们这种心理下逐步得到发展并形成现代风格的。   一直以来,人们对古砚的痴迷就如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拥趸情结般,割舍不断。但是,近年来,由于与我国文化同源的日本、韩国等国家端砚爱好者的追捧,加上国内文房四宝等艺术品市场的兴起,端砚有了新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端砚雕工艺术步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端砚工艺美术大师也不断涌现,端砚的收藏便形成了一个崭新的高潮。端砚爱好者们在收藏端砚的时候,已经不再仅仅拘泥于对砚石坑种的选择,而是结合砚的艺术感、雕工、石材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现代端砚 [详细...]
      2010/07/15 11:35: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濡毫写春秋 赏砚明事理
    2. 这是一方上好老坑端砚,方形,材质优良,潘振节绘像,胡菊邻奏刀,若作评语,惟有雅字可及意境。 赏此砚时,我想到了另一方砚台,那是一方巨砚。曾经在报上获知,某地某人制某砚,形体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于是致函吉尼斯总部。申请世界纪录,国人一时传为“美谈”。 相形之下,此砚便见“绌”了。它小,12.5厘米见方,不及“吉尼斯”巨砚千分之一;它薄,仅厚1.6厘米,而“吉尼斯”巨砚巍峨如山,叹为观止;它纹饰简单,砚面仅四围刻细挺砚缘线,砚底浅刀细笔刻雅道人像,线细若游丝,与石 [详细...]
      2010/07/15 11:34: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房四宝之首:瓷砚的文人气息
    2. 康熙五彩瓷砚 古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一出现就和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伴随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记载着峥嵘岁月,铭刻着沉浮变迁。中国古砚,材质繁多,类型各异,不但书写了文化,而其自身也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体系和种类。古砚总体上分为四类:隶匠砚、贵族砚、文人砚、民俗砚。而石、陶、瓷、砖瓦、玉翠、水晶、化石、象牙、金、银、铜、铁、竹木骨角、琉璃、漆沙等这些庞杂的材质都可以制成一方与众不同的砚。在北京,就有这样一位收藏者,八年的收藏经历中,收藏了几百方古砚,造型不一,材质众多,而他最为独特的藏品就是那一方方精美的瓷砚。 姚远利先生从小就非常喜欢砚台以及和砚台有关的东西,但是就在八年前 [详细...]
      2010/07/15 11:34: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清代三多九如坑仔岩端石砚
    2. 砚寓儒雅内涵的美妙,只有玩砚人玩到像玄奘法师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种程度,你才能真正感觉到。 过去记录文字或绘制图画,所需要的是黑色的墨,或红、黄、蓝、绿等矿物颜料。砚是研磨工具,工具的优劣,在于砚的材质。出于广东肇庆的端砚,是举世公认最好的砚石。无怪乎往昔的王公大臣和文人学士对他是那么的钟爱。时至今日,书画家、收藏家和不少官员对优质的端砚孜孜搜求,也不是没有道理。都知道,名砚是分级的,尤其是端砚,它有三大名坑:老坑石、坑仔岩和麻子坑?过去老坑中的大西洞、水归洞石,也即是光绪十五年?1889 后,所谓的张?之洞 坑石,世间显赫有名。1972年重开老坑,大 [详细...]
      2010/07/15 11:33: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洮砚的工艺特征与收藏鉴定
    2.  汉 石砚   汉石砚   直径13.2厘米,高2.8厘米。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出土。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砚体扁薄略呈圆角方形,为天然鹅卵石制成。附圆柱形研石,直径3.2厘米,高2.2厘米,中间有切割痕两道。砚面及砚石均残留朱、墨痕迹。同出尚有大小不一墨丸数粒。南越王为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此砚的出土为了解西汉初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秦汉时代砚形特点提供了形象资料.   汉 长方石砚   汉长方石砚   长17.2厘米,宽8.4厘米。广州市先烈路塘望岗出土。广州市博物馆藏。   砚 [详细...]
      2010/07/15 11:32: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房小器:砚滴--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2.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   古人对砚滴的定义比较模糊,易和水盂相混淆,分辨不清。《陶雅》中说,有嘴的称砚滴,“水丞,谓之水滴,又谓之蟾注”,显然,这里把水盂(水丞)和砚滴混淆了。《饮流斋说瓷》中说:“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归矣。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状,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者则名曰滴,不名曰盂。”也是一个模糊概念, [详细...]
      2010/07/15 11:31: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