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洮砚的工艺特征与收藏鉴定

      作者:核实中..2010-07-15 11:32:2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汉 石砚
          汉石砚
          直径13.2厘米,高2.8厘米。1983年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出土。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砚体扁薄略呈圆角方形,为天然鹅卵石制成。附圆柱形研石,直径3.2厘米,高2.2厘米,中间有切割痕两道。砚面及砚石均残留朱、墨痕迹。同出尚有大小不一墨丸数粒。南越王为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此砚的出土为了解西汉初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秦汉时代砚形特点提供了形象资料.



          汉 长方石砚
          汉长方石砚
          长17.2厘米,宽8.4厘米。广州市先烈路塘望岗出土。广州市博物馆藏。
          砚为长方形,一端呈圆形,砚面中开长方形砚堂,砚面底凹凸不平,琢凿痕迹明显。砚底一端向上收敛呈船底形,此砚形式在汉砚中实属少见。



          汉 十二峰陶砚
          汉十二峰陶砚
          径18.5厘米,宽21.5厘米。故宫博物馆藏。箕形砚面,向前倾斜,三面环抱奇突的山峰,内层有三峰,中峰下有一龙首,口中巧妙的设水滴,左右两峰下各塑一双手按膝的山人像,神态和怡,刻画动人。外围九峰,左右两峰与砚面浅边相连,自然形成半圆形砚堂。各险峰线条简练,山势险峻,雄伟有力,三足为叠石状。造型奇特,突兀跌宕,为汉砚中少见之杰作。



          三国 熊足青釉瓷砚
          三国熊足青釉瓷砚
          直径17.2厘米,高3.8厘米。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坎魏正始二年墓出土,南京博物馆藏。砚呈平盤状,砚面无釉,上有九枚不规则圆形支烧痕,子口,下有蹲式三熊足,鼎立砚盤下,此为魏晋时期流行的瓷砚.



          南北朝 方形四足青石砚
          南北朝方形四足青石砚
          长、宽26厘米,高9.8厘米。1977年西安市三门口公社高家堡出土,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砚为方案形,下有四足,整块青石雕成。砚上雕圆形砚堂,中部微凹,周边有子母口,耳杯形水池,案面与四足表面均刻有纤细的云纹图案。是较为罕见的北朝砚形之典型之作。



          隋 圆形青釉瓷砚
          隋圆形青釉瓷砚
          直径9厘米,高33厘米。三十年代湖南长沙出土,南京博物馆藏。砚辟雍形,砚面弧圆,边墙稍外侈,束腰,凸一棱,圈足外撇,镂七双圆孔,砚底平,造型小巧玲珑。灰色胎,釉色晶莹,有玻璃质感,淡处为茶黄色,具釉处为茶绿色,砚面砚底均无釉,为隋瓷砚典型制品。此砚经原中华民国教育部南京博物院收藏。



          唐 龟形陶砚
          唐龟形陶砚
          长22.3厘米,宽16.3厘米,通高9.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砚作龟形,龟背为盖,上刻精致的龟甲纹,腹部为一斜坡砚面,底有一“寅”字,四足撑地,后高前低,龟首伸头微昂,作爬行状,形象刻画清晰,栩栩如生。泥质细腻,呈灰色,为唐代龟形砚之精品。



          唐代船形石砚
          罕见的唐代船形石砚
          这件青灰色石质的船形石砚,长方椭圆船底为砚堂,砚底部为鱼腹形,为平稳置放,下有三只柱形圆腿。造形典雅而优美。砚长19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出土于福建浦城地区。 浦城,后汉为侯官县地。建安初置汉兴县,三国吴改吴兴,唐改唐兴,又改武宁。天宝元年,更名浦城,以城临浦而名。明清属建宁府。浦城县的浮盖山,是闽北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山上有个仙坛洞,是古代道人修炼的地方,仙坛洞附近出产这种砚材。从唐代开始即用来制砚。曾起名“仙石砚”。我们知道,古代做各种实用工具的原料,多是就地取材。用这种石料做的石砚,亦流行于福建及周边地区。各地的工匠,在创作实用器物的艺术取向,也是随所居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南方河道纵横,虽有山区,但多为水乡。在某些地区船是渔家的居室和获取经济来源的工具。这位制砚工匠,以船作为砚的形体,设计的非常巧妙艺术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4(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