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炳延:中国美术馆收藏当代书法作品的价值观
    2. 中国书法的发展已经步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批令人欣慰的书法人才,他们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引人注目。中国书法体现并承载了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积累。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足迹。收藏具有典型性、经典性的代表作品是对中国书法历史的负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责,对与错可以让历史评说。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杨炳延。   记者:美术馆收藏的是当代的书法作品,而现在社会上有人认为当代书法作品不值得收藏,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杨:我认为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当今书法、书法收藏。书法和国画是我国的两大传统艺术,但是书法艺术却相对处于滞后状态。 [详细...]
      2010/07/13 15:33: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以尺论价 唯尺论价”——书画收藏误区
    2. 近年来,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日渐繁荣,书画这个有着上千年传统的国粹又被国人视为“软黄金”而竞相购藏投资,且因备受推崇而成为众多收藏家眼中的“宠儿”,竟使无论民间的一级市场或是二级的拍卖市场成交都十分火热,其地位可谓得天独厚。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书画收藏中也存在不少误区,其中“唯尺论价”、以大为佳的现象便是一例,并且尤显突出。 时下,有不少画家在宣传自己作品时张口闭口“我的画每平尺多少钱”——“每平尺”竟成了其口头禅。同样,一些艺术类网站在 [详细...]
      2010/07/13 15:09: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当代书法之冷思考:文化缺失 作者:陈智
    2. 摘 要:中国书法的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相伴生的。中国书法在近二十余年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而形成了超越常性的发展。当代书法正由最初的狂热而渐趋冷静,继承、包容与发展是我们永远不能回避的话题。本文试从当代书法发展的焦点问题展览文化为突破口,细致地分析在书法热这一大背景下,由于传统文化缺失而带来的当代书法创作主体精神偏离、审美标准泛化和社会功能削弱等问题对书法未来发展的阻碍作用。当代书法的发展必须要尽可能地回归传统文化的依托,回归书法本体,书法的未来必将走向立足于东方传统文化根基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审美理想的,并能合理借鉴外来文明,具有广泛社会功能的艺术发展道路。我们相信,随着中华民 [详细...]
      2010/07/13 15:04: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灵壁钟馗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2. 〔摘要〕中国的钟馗画,一般特指安徽省灵璧县所绘钟馗画像,历史上在灵壁民间影响力最为广泛、最具民俗文化价值的当属钟馗文化。民间相传钟馗捉鬼的故事,家喻户晓,更敷演出钟馗为灵璧人,灵璧所绘钟馗才是其本像的写真,并有每年出一张“活钟馗”的说法。 钟馗画虽由唐代吴道子首创,但灵璧钟馗画却扎根于民间,由宋、明、清而传承至今。以吴道子的“钟馗样”为粉本,构成传承有续的经典绘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精神文化功能。 〔关键词〕灵壁;钟馗;文化;历史;现状 〔作者简介〕王建设(1956--),男,汉族,安徽淮北市人,大唐淮 [详细...]
      2010/07/13 15:03: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花鸟画的造形观是现代花鸟画突破的关键
    2.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开放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绘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样遵循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所形成的写意观,同样服从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画的审美意识。所谓写意,并不是简单地描绘似是而非的形象和含混不清的图象来写其大意,而是指画家对于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在心中蕴积成的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和凝练的感情,借助客观物象和绘画语言表达出来。在写意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画既强调客观真实又注重主观创造,既有具象的内容又有抽象的概括,既有再现的因素又有表现的成分。这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从的方面在中国画中既没有相互排斥,又不是简单的机械拼凑,而是有机地合成为一种审美要求。只有这 [详细...]
      2010/07/13 15:02: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建立国家收藏当代佳作的机制
    2.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昨天在北京结束了评审。全国共有92件作品入选(另有17件作品待定)。上海地区的8件送审作品经过评委的反复审评,最后全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评委施大畏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促进了重大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倡导了国家收藏当代优秀艺术作品的理念。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投资1亿多 据施大畏介绍,为发挥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创作出具有民族史诗性质、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并且传之久远的美术精品,&ldqu [详细...]
      2010/07/13 14:54: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安源:虚静与旷放——中国画“逸品”图式探微
    2. “逸品”作为中国画的品评标准,最早出自于被张彦远称为“李大夫”的李嗣真之口。假如李嗣真的《画品》原著没有佚失,想必定有关于逸品更多的内容。在他的《书后品》中,逸品被列在“上上品”之前,并称之为“超然逸品”。可见,逸品的一出现,便被列为中国画的最高品第。但到了朱景玄,对逸品的定位有了分歧。朱景玄对于逸品的定位,追附张怀瑾的神、妙、能之说,将其排在四品之末。朱景玄对逸品的解释为:“非画之本法,故目之为逸品,盖前古未有之法也。”将“非画之本法”定为逸品的特 [详细...]
      2010/07/13 14:51:3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笔墨从心 和光同尘--寄语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的学子
    2. “雨水”时节,北京盼来今冬唯一的一场瑞雪。又福先生的高足杜凤海驱车二百多公里,刚到北京,就将新出版的《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鉴藏》送到我手里,使我感受到融融春意。凤海之外,如邬建、王恪松、赵秦、王一明、王丛、张建华、马刚、白联晟、赵小海、冯海涛、范琛、王四海、王巨亭、许烨鸣、刘聚国诸君,还有又福的爱女云娣,都是我很熟悉的名字了。并不是打过很多交道,而是他(她)们各有千秋的创作吸引我怀着浓厚兴致关注这可以称作“贾又福现象”的兴旺景象。现在又有一届届新学员的名字和他(她)们的佳作收入我的眼帘。其实他们中间很有些人已是具有高级职称并且担任着院 [详细...]
      2010/07/13 14:51: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书法60年 从弱势走向繁荣 从小众走向大众
    2. 60年中国当代书法的步伐,与60年共和国风风雨雨相始终。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盛而书法盛,中国文化又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互为表里,故国家盛则文化盛。以此环环相生,中国书法的兴旺发达,绝对离不开中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这个前提。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为政治目标作形象诠释方面,书法先天就是十分弱势而不得不让文学小说、绘画雕塑、电影广播专美于前。因此,上世纪50年代前期,书法成为一个冷辟、寂寞的存在,只有极少数爱好者在私下里兴趣盎然而已。 5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政策的大调整和一代巨擘沈尹默先生的呼吁,书法开始从潜层次走向前台 [详细...]
      2010/07/13 14:50: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画还得姓"中"
    2. 作为一个中国书画艺术的爱好者,在二十余年的艺术经历中,我也算是看过了不少中国画作品,其中既有大师级的作品,也有无名画家的作品,既有历代名家的杰作,也有当代名家的力作,大的小的、雅的俗的、真的伪的、高的低的、优的劣的,可以说是过眼云烟,烟云过眼,种种感受非一句话说得清,非一语了得。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马齿徒增,烟云更浓,种种艺术风光,就更看得目眩,但也就更看得仔细、看得认真、看得紧张,看后的思索也就更多,看时的感受也就更复杂。万千思绪,百感交集,却经常徘徊心胸之间,不敢一吐,深恐贻笑大方,以自己的浅薄或无知做井蛙之测海。近数年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不断有国外的作品出版、发表、展览,比较便多了,感 [详细...]
      2010/07/13 14:49: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