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代艺术与民主制度——王南溟访谈
    2. 访谈时间:2005年11月22日 访谈地点:四川美术学院 杜曦云(以下简称杜):作为具有法学知识的艺术批评家,你一直致力于从法律与政治的角度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制度问题,这使你在习惯于只谈艺术不谈制度、甚至于认为制度与艺术没有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氛围中独树一帜。请你简要谈一下当代艺术、制度与法律间的关系。 王南溟(以下简称王):1980年代时,因为专注于艺术,我离开了法律界,当时有很多人对我提出质疑:“读法律的人怎么能搞艺术呢,法律是死的,而艺术很活”。过了十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又觉得读法律的人进入艺术领域会特别 [详细...]
      2010/08/17 11:52:3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这是我应做的”——关于《进与出或中间》展览对冯博一的访谈
    2.  付:您在文章中提到“独立策展人是把策展当作表达自己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现实问题思考的一种手段”策展人既是“媒介”又是“创造者”,那么您对制造《进与出或中间》这件作品的想法是如何的?   冯:所谓独立策展人的“独立性”在于,对当代文化和艺术有一个独立的立场和态度,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思考和判断。独立策展人不一定只做地下和民间的展览,排斥画廊、官方的展览系统和其他展览机构的合作。与官方和商业合作,这只是一个策略,不能说你就迎合或者妥协了。比如索卡邀请我做这个展览,我第一次见面就提出我是不考虑商业 [详细...]
      2010/08/17 11:51: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光天化日——李大方与艾未未、冯博一的对话
    2. 艾:先谈谈你的经历,再就几张有代表的画来介绍一下自己。你是哪年出生的呢? 李:1971年生,属猪的。 艾:你是一直待在沈阳吗? 方:对,一直待在沈阳。1992年的时候来过北京。 艾:你的画是那种走到那儿“毁”到那儿,属于一种“自然灾害”。这种“自然灾害”是“不顺人意,顺天意”。 艾:你真正开始学画画是什么时候? 方:初中一年级。 艾:那就是12、13岁,1983年,出道挺早嘛! [详细...]
      2010/08/17 11:50: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艺术是一部个人的长征史诗——尤劲东 殷双喜对谈
    2.   视觉与视角   殷双喜(以下简称殷):作为一个展现,感觉你即将要做的展览中所有的大画、小画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在这中间你似乎希望造成极大、极小之间的张力,所以选择用油画还是用钢笔或其他材料,特别重要吗?   尤劲东(以下简称尤):我画的小画如同前期的草图一样,做了某种说明,说明发展过程是怎么来的,通过小的东西反映出来。大画有所谓的冲击力,比如我这个展览全都是小画做一个展览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少一点份量,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挺沉重的,发生的事情,甭管是快乐的也好,痛苦的也好,或者磨难也好,那种感觉非得有一个大的、厚厚实实的东西才能反映出来, [详细...]
      2010/08/17 11:48: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专访高名潞:动荡年代中风景是无名的历史
    2. 无名画会,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第一个前卫艺术团体,也是“文革”期间直到现在最专注于描绘北京风景的绘画团体。名称来自1979年7月画会第一次公开展览,意在“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代表画会”。主要成员有赵文量、杨雨澍、张达安、石振宇、张伟、李姗、马可鲁、史习习、郑子燕、韦海、王爱和、刘是、田淑英等。人数最多时达20余人,作品主要有风景、静物、人物写生,成员画风各异。 定位无名画会 没有大师却极有价值的画会新京报:正如你论说的,无名画会在“文革”中是边缘,之后也继续是边缘,始终在艺术界主流体制之外,这是因为没有话语权, [详细...]
      2010/08/17 11:46: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高名潞与李占洋访谈
    2. 高:以前你有没有把很多作品放在一起集中地展示这样一种机会。   李:大规模的展览以前参加过两次,一次是“世纪之门”,一次是“成都双年展”。但那都是很多人在一起的展览。而且我的作品也不集中。能全面集中地展出我的作品,而且是在一个有个性的展览展示,这一直是我一个理想,这次实现了。由于我所处的那个环境比较闭塞,参加展览机会相对比较少。这次如果不是高老师邀请,还是没办法使我的作品与北京的观众见面。我最想我的作品能真正地跟大众直接接触,象这次这样,没有更多的广告宣传和理论导向,任凭他们自己兴趣看作品。这对当代艺术也是个检验。以前在个别在画 [详细...]
      2010/08/17 11:44: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解读“意派”——对话高名潞
    2. “意派”正式提出是2007年,但这个想法还要往前追溯。其实,我(高名潞)在研究生时,从研究方式的侧重点开始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我不想用艺术就是反映艺术背景的简单的对应关系来讨论艺术史,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结构。 致力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先生再次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声,策划大型当代艺术展“意派——世纪思维”,并于六月初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展出了蔡国强、徐冰、谷文达、黄永砯、张洹等八十余位艺术家的二百余件作品,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这30年来发展中的本土色彩。然而,“意派&mdas [详细...]
      2010/08/17 11:43: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艺复兴”精神其实离你很近——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意大利文艺复兴展策展人邵大箴
    2. 来源:深圳商报 采访者:汪涓   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大利艺术对欧洲、西方以至对整个世界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基础,而且还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断召唤迈着现代主义步伐的人们,返回古典的境界,返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世界。   邵大箴,1934年生,1960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俄国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著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等。曾任第一届中国北 [详细...]
      2010/08/17 11:38: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穷探极今古高论且纵横——陈传席访谈
    2. 时间:2007年8月11日 地点:北京·陈传席寓所 采访人:张公者   当代书画界说真话的评论家已经不多。尤其是对近现代、当代的书画人物进行品评,缘于人事、人情等诸多方面因素,所作评论满纸好话,却非由衷。   做批评家比做艺术家难,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捧,令人生厌;不负责任的谩骂攻讦,缺少水准。臧否人物、评骘得失,既要有公正之心,又要有正确的审美准则,这是批评公正准确的前提。   陈传席先生是当代艺术界一位难得的说真话的学者,真正具备批评家的修养素质和审美眼光。陈先生的研究批评注重史料性,用事实说话,同时广征博引,调动多种学科增强其评论的力度。而对自 [详细...]
      2010/08/17 11:34: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马未都:捐出十年收藏,放弃更有价值
    2.   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近日做出一个决定:成立观复基金会,并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在做出这个决定时,马未都也觉得很心疼,但是他必须要走出这一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永续生存。   记者:当初怎么会想到建一个私人博物馆?   马未都:建博物馆最初是我的一个乐趣,个人的事儿,觉得有意思。1992年我已经把《马说陶瓷》写出来了,现在快20年了,那种想法今天看还不过时。上世纪90年代初有部分人对文化的感受已经开始逆转了,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是仇视的,是绞杀的 [详细...]
      2010/08/17 11:08: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