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国画院中国画小品五人展

      作者:核实中..2015-03-19 09:57:34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20)展览海报

          (2/20)展览作品1

          (3/20)展览作品2

          (4/20)展览作品3

          (5/20)展览作品4

          (6/20)展览作品5

          (7/20)展览作品6

          (8/20)展览作品7

          (9/20)展览作品8

          (10/20)展览作品9

          (11/20)展览作品11

          (12/20)展览作品12

          (13/20)展览作品13

          (14/20)展览作品13

          (15/20)展览作品15

          (16/20)展览作品16

          (17/20)展览作品17

          (18/20)展览作品18

          (19/20)展览作品19

          (20/20)展览作品20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苏州国画院中国画小品五人展
          展览时间:2015/03/29~2015/04/15
          展览地点:[江苏]-苏州市姑苏区西大街百花洲101号含德精舍美术馆-(含德精舍美术馆)
          主办单位:苏州国画院(主办)、苏州含德精舍美术馆(主办)、江苏爱涛拍卖有限公司(协办)
          参展艺术家:刘佳、夏回、孙宽、张迎春、苏锐

        苏州国画院中国画五人小品展序言

        ——刘佳


        含德精舍美术馆的杨帆先生希望我们国画院的“年青画家”能在美术馆做一个画展,我当然欣然答应。然而对他所指的“年青画家”却有些许的惆怅,杨总所指的“年青画家”应该是指国画院五十岁左右这批半百而知天命的画家了。


        中国人的年龄段的标准经常在变化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老的标准就有五十(《论语·季氏》),五十六(《资治通鉴·汉记一》),六十(《资治通鉴·陈纪十》),七十(孔子持此论)其中七十曰老是最常见的说法。现在国人普遍以六十岁为老的标准。因此国画院的“年青人”其实也是一批半老头画家了。

        但也正是这一批所谓的“年青”画家,在创作的道路上,为国画院获得了无数的殊荣,涵盖了国画院建院以来获得的几乎所有国展的重大奖项。


        夏回师从当代著名画家吴冠南先生。水墨在于他是一种扩展,是一种理解。作品极具色胆、水胆。画面水色相知交融,大面积的留白透气,形神兼备。在虚幻中寻找一个自我的道场,让心灵逃出喧嚣尘世以栖居 。


        孙宽,“金陵百家”金奖获得者,家学渊源,父子二代均为园林绘事专家。但孙宽却以自己理性的热爱创造出园林“孙家祥”的新风格,画面讲究秩序也有规则,但却依然赏心。以他自己独特的眼光反映出苏州园林梦幻又柔软的一面。

        张迎春自幼随父学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又负笈北上游学于中央美院。南北行走,融会贯通。各类国展获奖无数,早年即颇负盛名,作品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的观照和对生活的感悟,作品散发出宁静的审美情趣,将古典情怀融入到现代图式的构架中。


        苏锐,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的背景,造型能力极强。山东汉子带着江南的温柔,也带着地域特有的倔强。借助作品让思绪在自我编织的梦境中自由的飘荡,运用中国画传统的语言传递出极其当代的信息。


        至于我,多年来大学教学的经历也让我安心于研究,而国画院给了我继续执著的可能。


        此次展览多为小品之作,五人风格各异,为观者提供了各种需要。


        刘佳

        1965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国画院副院长。

        刘佳身上其实有一种内敛的彪悍,看过不同的风景,望见过许多迥异的山川河流,世界的颜色他知道,在世界屋脊仰望过雪山的巍峨神圣,呼吸过如茵草原上鲜花盛开的清芬,“江南”不止是杨柳岸,断桥雪,虎丘千人石上名士们的歌咏,从江南走来的刘佳喜欢钟鼓楼的悠扬,也爱广袤的高原,西藏题材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为刘佳赢得了许多声誉。他开始反省,“那时候,我把中国画色彩讲究透明的东西也给抛弃了!”


        刘佳说,我一直的理想,是做一个优秀的肖像画家。

        “人物画要有人文情怀,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唤起对美的惊叹,题材很关键”。在刘佳的画里,人物的精神气质往往非常引人注目,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题材可能是历经传世摩挲已久的一块宝石,在今人手上,闪耀出不同以往的光泽。


        最近创作的小品,观音,弥勒,钟馗,罗汉,刘海戏金蟾,这些神佛题材历来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刘佳画起来得心应手,尺幅都不大,气势却在那里。

        他的笔,一直如此刚健,不拘泥,不踌躇,果断而沉着。理想,也一直在那里。


        苏锐

        1974年12月30日生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至今工作于苏州国画院。

        画画对我来说就是一部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心灵笔记,传统我们可以去延续,去表层改变,去创新,甚至回归,但颠覆不了,历史上试图颠覆的都失败了这是中国也是实话,画画也是同理,没人能绕得开,新奇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实验手段,我觉得我要追求的就是生活中的小情趣,画自己熟悉的真正有感情的东西,感动别人的前提是先感动自己,天真质朴,通俗幽默,能让大家看得懂心灵相通有一种默契的欣赏我就满意啦,画画就是为了与同时代的人交流的,不晦涩,不极端,不要太学术,主要是继续着我的心灵笔记。


        孙宽

        1969年生,中国美协会员,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孙宽的画和人一样,都极雅。

        如同一个小小创世纪,在画面上,孙宽保留了让这个南方世界维持平衡与优美的所有元素。石几上一瓶古艳的梅花,梅花插在古铜瓶里,瓶上点点锈绿;竹叶是静止的,芭蕉也不用来听雨——急雨带来凄凉的心境,会打破云淡风轻的平衡。

        为了创造的这个庭院世界没有任何漏洞,孙宽也排斥人。这个庭院以及庭院的角落是空置的,是来自某个偷窥者的视角。我在其中看到过一只驻足的仙鹤,站在水波之上的石板桥上。它未必在看,并且奇怪地和孙宽的那个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孙宽绝不允许俗物出现在他的画面里。


        夏回

        1963年生,阳羡老藤花馆入室弟子,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

        旧时但凡问起美人或者高士长相,一句“何等眉目”?“何等眉目”囊括了主情,主意,主味,主道的种种描刻。“眉目”的审美,“眉”形而上,“目”形而下,两者相参,“何等”的“等”呼之欲出。画自然也是有眉目的,有目无眉则画无气,有眉无目则画无神,过往赏家张骢玉、谢稚柳皆精于此道,所以望气成为可能,后世赏家文藻不谙,摄于绮丽幔词,眉目相混,朱紫同用,种种张冠李戴,难识画中真英雄豪杰。甫见夏回先生的画,笔墨中蚕眉孤目,峭然的态度,遂默记于心。


        拂过一身雪花,约是对人过中年的感慨,拂过一身雪花而还,辄是对感慨的咏叹。中国人可以靠感慨和咏叹成就诗歌与音乐,而中国人的绘画,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高度都以眉主意,目传情的方式在感慨与咏叹。不会用“眉”几乎是不会画画和看画的,如同一本古籍所注的“眉批”,建筑的瓯瓴,皆是一种提炼的人文精神,是小品花鸟也能画出豪杰般的眉目,是苏州画家夏回的真面目。


        张迎春

        197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

        任何一个画家的作品都是在一定环境下,个体对客体的审美取向,再自我融合、自我统一的结果,摆在花鸟画家面前的方向是如何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观的好作品。张迎春先生是在吸取了北宋画家崔白清淡疏秀的风格基础上,强化了对“境”的追求,形成了自己淡雅、疏朗、明快的艺术特点,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气息氛围。潘天寿先生说,花鸟画重情趣。何为情?何为趣?情趣从何而来?张迎春先生用他的作品作了明确的回答。情,心情、情感;趣,趣味乐趣。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75(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