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浅谈“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区别
    2. (图一 清康熙 珐琅彩胭脂红地莲纹碗)  康雍乾三朝是清代御厂制瓷业中最灿烂的阶段,在这一百三十余年中我国制瓷工艺发生了不少重大变革,许多前所未有的彩釉被传入、创新并发展。其中,“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该时期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低温彩釉制品。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发展根源   “珐琅彩”又称“画珐琅”,是15世纪中叶在欧洲佛朗德斯发明,15世纪末在法国中西部里摩居以内填珐琅工艺为基 [详细...]
      2010/06/19 14:50: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蒲华作品真伪鉴别(作者:黄鼎)
    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蒲华(1832年-1911年),原名成,字竹英,后改为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近现代著名画家,海上画派代表人之一。在近现代画坛中,蒲华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死后大名的“尘封”型画家。当他辞世已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书画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特别是他在中国画最古老的题材之一——墨竹及梅、菊、牡丹花等题材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已受到书画和鉴藏界专家以及学者的一致推崇。   现流传于世的蒲华作品,有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作品。竹石绘画是他最擅长的和最常创作的题材,占据其所有传世作品 [详细...]
      2010/01/29 16:25: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齐白石作品真伪鉴别(作者:黄鼎)
    2.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如今几近家喻户晓的书画名家齐白石,其艺术吸收了明清以来传统文人画及民间美术的精华,在中国画表现手法上俱有强烈的突破意识,对现代中国画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加速了中国书画创作主流从因循守旧向全面开拓创新转变的历史进程。使得他享有的声誉堪称书画名家之最。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字渭清,后改名为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有寄萍老人、借山馆主人、杏子坞老民等等,湖南湘潭人,现代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存世量很多,据专家估算总数超出四万件,且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样样皆擅,其 [详细...]
      2010/01/29 16:21: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书画辨伪的禁忌与误区——辨伪漫谈之四(作者:张忠义)
    2. 来源 :《中国拍卖》   在中国书画辨伪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五点禁忌和五个误区。五点禁忌指没有兴趣、不懂装懂、浅尝辄止、一错再错、自以为是。五个误区即先入为主、以偏概全、轻信著录、误听故事、迷信他人。   当代书画家作品最需要解决的是尽快建立作品档案和数据库的问题。书画收藏与投资,最讲究“鉴赏”二字。真迹并不等于精品,伪品也并非都是糟粕   为保证客观公正,在中国书画辨伪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五点禁忌和五个误区。五点禁忌指没有兴趣、不懂装懂、浅尝辄止、一错再错、自以为是。五个误区 [详细...]
      2010/01/29 16:08: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方法需与时俱进 当今文物鉴定急需科技介入(作者:肖洁)
    2.   来源 :《科学时报》   盛世兴收藏。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收藏热的升温,盗墓之风有增无减,作伪技术日益高超,各类赝品充斥了整个文物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几乎所有的文物专家都希望科技专家介入,和他们一起把稳文物鉴定关。”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系主任王昌燧日前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方法需与时俱进   孔祥星是前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的古代铜镜鉴定专家。他阅镜无数,曾总结出很多作伪的手法以及辨伪的要素,经验可谓丰富。然而,他却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在造假的新 [详细...]
      2010/01/29 15:56: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代高端仿品最易迷人眼 (作者:李斌)
    2. 来源 :《京华时报》   【藏品描述】红釉粉彩碗一只,高约4.1厘米,直径7.8厘米。直口,口岩描金,红釉地,地子上绘满细密的卷草纹,卷草纹上有两朵盛开的花朵,色彩以黄、绿、蓝为主。碗内壁纯白,圈足,足底有带蓝色方框的“乾隆年制”的双行楷书款。   【藏品来源】藏家罗先生是在一本拍卖杂志上看到这只色彩鲜艳的碗,当时正是2008年春季拍卖正要开始的时候,业余喜欢瓷器收藏的罗先生希望在经济危机之下,能从拍卖会上“捡”到好东西。当这场拍卖会预展开始 [详细...]
      2010/01/29 15:21: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
    2.    来源 :《文汇报》   故宫博物院的徐邦达先生,是海内外有数的书画鉴定大家,被收藏界奉为宗师。但他之所长,并不只在鉴定古今笔墨,其自身也工于翰墨丹青。   说来也奇,我与徐老之结识,既非由于鉴定,也不是求索墨宝,而是诗词唱和之缘。这怕是一般人很难“想”而“见”之的。   我说过多次了:大多年辈长于我的鸿儒硕学,都是嘤鸣求友声所以感召,他们不弃,反倒礼数先施,枉驾下顾,如张中行、冒舒諲、金启孮、饶孟侃、闻在宥、杨向奎……莫不如是。而徐老亦在& [详细...]
      2010/01/29 15:15: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书画“主动合制”造假法辨识 关键在作品艺术特质
    2.   来源 :《美术报》   在前两回揭示过书画“被动合制”的两种具体作伪招术后,此次我们接着再来谈谈属于“主动合制”的造假话题。提及“主动合制”,不妨先分析一下书画作伪的一般性操作规律:如果由一个人独立来赝造一件名家伪作,其难点就在于既要各个局部片断相对的像;又要各构件之间笔墨造型风格的互为呼应统一,乃至整件成品的总体艺术气息都要相对接近于真迹。因此我们常见的书画伪作多半皆存在着有的局部相对较像,有的局部相对不像的现象。那么现在我们回到书画名家正常的创作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关键问题:书画作者每要完成一 [详细...]
      2010/01/29 15:14: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书画“仿制”造假法辨识 “归类举证法”取得主动权(作者:黄鼎)
    2. 来源 :《美术报》   以往我们所说到的各种克隆性质的书画造假,固然它们总体上具有仿真程度偏高、欺骗性较强的特点,但无论怎么样的一件克隆品,不论其赝制得多么逼真,只要那件被作伪的母本真迹有朝一日浮出了水面(那是迟早的事),那么造假之真相便会大白于天下。因此,从古到今,就一直有作伪人在实施着一种不借助母本进行操作;能不留下“铁证”;妄图让赝品形成“死无对证”(收藏界俗语,指假得好且未暴露母本的名家伪作即使鉴定结论颠倒黑白了也令人难辩是非)情形的书画作伪方式,它就是本文探讨的话题——&ldqu [详细...]
      2010/01/29 15:01: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书画的“被动合制”造假法:“改款型”成品辨识(作者:黄鼎)
    2. 来源 :《美术报》   揭示书画“仿制”造假法时,当有些名家嫡系弟子或亲属介入“仿制”某名家作品时,所赝制成品将有可能达到“乱真”水准,足以令许多行家走眼。把上述这段话做引伸抑或可以这样说:对于不是特别“接近”于造假所涉及某名家的一般作伪人,要想让赝品做到相对“像”的程度,通常难度都较大。基于此,便有造假人策划出采取由数人(事实上)有所分工,共同合作来制作赝品的方式,这就是“合制”作伪的概念。 [详细...]
      2010/01/29 14:59: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418(s)   8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