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主动合制”造假法辨识 关键在作品艺术特质

      作者:核实中..2010-01-29 15:14:53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来源 :《美术报》


          在前两回揭示过书画“被动合制”的两种具体作伪招术后,此次我们接着再来谈谈属于“主动合制”的造假话题。提及“主动合制”,不妨先分析一下书画作伪的一般性操作规律:如果由一个人独立来赝造一件名家伪作,其难点就在于既要各个局部片断相对的像;又要各构件之间笔墨造型风格的互为呼应统一,乃至整件成品的总体艺术气息都要相对接近于真迹。因此我们常见的书画伪作多半皆存在着有的局部相对较像,有的局部相对不像的现象。那么现在我们回到书画名家正常的创作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关键问题:书画作者每要完成一件作品,都必经历“两个过程”。一是相对最重要的作品“主题内容”部分,二是相对显得次要一些的“题款署名”部分。可问题是,待到赝品的操作时虽说表面上好像也是同样要经历上述的“主题内容”和“题款署名”的不同步骤,但是作伪的实施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不“允许”有什么主、次内容之分,反正画面任何一处露出破绽了,那都将面临着原形毕露——这无疑是当局作伪者最害怕的事。因此,有造假策划者便“发明”出能大大提高作伪像的程度及效率,实现作伪操作“优势互补”理念的“主动合制”造假手法来了。



          具体说,“主动合制”是先要由作伪策划人进行总体策划,然后采取“人尽其才”(假什么像就专做什么的假)的分工合作方式,由数人共同来赝制出一件伪作。比如,有造假策划者要赝制傅抱石的山水画作品,那他就去物色并策划让一位画树与山峰最像傅的人专画伪作中的树与山峰;同时再找一位模仿楼宇和点景人物最接近傅手笔的人只作假画中的相关配景内容;最后再由一位伪造傅字迹最逼真的人来做假题款等,诸如此类。在我个人的见识中,似乎在名家大尺幅或组合型赝品的制作上,此种造假手法最能显出奇效。也可以这么理解,该作伪手法具有书画造假从“手工作坊型”向“现代化”一条龙制作方式进化的意味。



          记得在2004年春季南方某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下子“登场”了具同一位书画界名人上款(作品授者)的署名各位书画名家的作品数十件,即时就引发了国内收藏界的一片质疑声。我认真辨察过那些系“同一出处”的署名各名家的作品,发现它们的笔墨造型状态以及在某些细节上共性较多,我认为它们属“主动合制”作伪的嫌疑极大,这些画作很可能是从某一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下加工厂批量生产出来似的。现随机抽取它们其中的一件署名魏紫熙的四尺整纸大尺幅山水画图(1)供大家“观摩”。此画的画面结构较为具体充实,各局部笔墨与造型包括题款似乎颇得整体感,表面上并无特别突出的破绽。但细品我总感觉该画作的章法较勉强,总体韵致也显得索然无味,虚实处理法度全无。与图(2)该画家的真迹相比,那就谈不上具有豪爽畅达的气势与壮美辽远之境象了。我分析过,这或许是疑伪成品的各位操作者在分工的过程中“界限”太明确了,故而画不出山水画作潜在的精、气、神。这样的“机械病态”,恐怕正是此种作伪手法的一个最显著特征。



          从根本上说,“主动合制”充其量只能赝制“零部件”,而“生产”不出一件作品的“灵魂”。因此我们去辨识这类成品,关键就在于对当局作品透过笔墨造型所呈现出的艺术格调、韵味、气势与境界等这些内在的艺术特质要有精准的感知与评估能力。书画创作领域极力倡导的“大象无形”理论,它同样也是我们必须强化的“辨识原则”。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53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