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关于建立硬笔书法批评学体系的几点构想
    2. 从文艺学角度来说,批评学是构成一种艺术的完整体系以及整体形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及文化形态都包括其完整的美学特征、文艺本体特征、文艺史学、文艺批评学和文艺创作学等几大范畴。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支,是传统书法的一种现代性拓展。作为一种艺术,它同样应该具有其完整的理论形态和学科体系,而批评学即是这个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在任何一种艺术形态和文化形态中,批评是促进艺术和文化发展与嬗变、促进民族进步与繁荣、确保社会文化良知的一个重要手段与途径,具有着文化改造意义、文化重建意义、学术建构意义和民族启蒙意义。硬笔书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成为一种独 [详细...]
      2010/01/23 11:41: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怎样表现上肢
    2. 怎样表现上肢? 上肢是半身人像人物的一部分。上肢的灵活程度和活动范围非常大,构成了画面结构和衣纹变化的主要因素。 上肢骨骼有:肱骨、尺骨、桡骨;肌肉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肘后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桡侧腕屈肌、指总伸肌、掌长肌、拇长屈肌、拇短伸肌、指浅屈肌、尺侧腕伸肌。 上肢的运动是上臂与前臂的角度变化,中间由肘关节连接起“转轴”作用。整个上肢由肌肉包裹着,只有肘关节处的肱骨内髁和尺骨鹰嘴外形明显。在上肢弯曲的时候,透过衣服也能 [详细...]
      2010/01/23 11:41: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怎样表现手
    2. 手是半身人像素描中第二个表现中心(第一个是头部)。人手的结构复杂,有丰富的变化形式,表现难度不次于头部,正如俗话所说:“画人难画手”。绘画中对手的研究,除去它的造型结构外,还要研究它的动作与人物性格的关系。由于手与大脑长期合作的关系,手的动作是可以传达感情信息的。它的情感表现不像面部表情那样容易被控制,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这就更能说明手对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见图36)。 手由紧密排列的8块腕骨、5块长形的掌骨和14块指骨构成,整只手共有27块骨骼、16个关节。手部的肌肉有拇收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第一骨间备侧肌、掌侧骨肌、小指对掌肌、小指展肌、掌短肌、 [详细...]
      2010/01/23 11:41: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黄道周小楷临摹及其创作实验
    2.  一、概述   我们在对一种书体或一本帖为依托进行学习和创作时,必然要对其书写技法、章法、形式效果乃至风格进行深入细致的临摹学习和极尽精微的渊源探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书写技法层面进行符合书学原理的再创造,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书写语言,是书学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对于楷书创作而言,尽管有其呆板、“难以飘扬”(东坡语)、不易于表现和渲淀的局限性,但历代书法大家无不精于楷法,名家高手代不乏人。其中,晚明黄道周无疑是其中最具个性的迥出时流者。   二、书家简介   黄道周,(1585-1646),福建漳州 [详细...]
      2010/01/23 11:41: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练习书法宜用软笔还是硬笔
    2. 选用什么笔,要看字的大小而定。要大楷、隶书宜用软笔;写小楷、行、草书宜用硬笔。 [详细...]
      2010/01/23 11:40: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半身人像素描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 半身素描头像是全面总结素描基础技术,开始探索素描多种表现形式的素描综合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带有双重特点: (1)对人物的刻画,不但要描绘对象的形体特征,还要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 (2)对人体的刻画,不但要描绘躯体的结构,还要传达人物的动态。 (3)对服装的刻画,不但要描绘衣服的式样,还要表现人体对它的作用。 (4)对整体的处理,不但要反映对象的客观关系,还要突出画面的形式结构。 (5)对局部的处理,不但要刻画得精细入微,还要具有使用性的说明。 (6)对技术的运用,不但要熟练掌握,还要探索新 [详细...]
      2010/01/23 11:40: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初学以哪种书体为宜
    2. 根据实用需要,初学以正楷为宜。在掌握了正楷书的基础上,写得流动些,就是行书;行书再草些,就是草书。正楷学好了,再学行、草书,就比较容易了。隶书在今天主要用于装饰艺术,日常用途并不很多,在学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学也非难事。至于篆书。实用价值不大,就不一定要去学了。 [详细...]
      2010/01/23 11:40: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书法历史轨迹
    2.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浏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征。 书法 [详细...]
      2010/01/23 11:40: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不宜用楷书方法方法写行书
    2.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人们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中,无不选用行书来书写记事。因为行书比楷书书写速度快,书写点画简略,随意自然,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然而,我们有些同志却未掌握行书这一特点,在书写过程中,往往把楷书的运笔方法全然不变、生搬硬套地用于行书之中。使之出现了呆板别扭,不楷不行的字体。由于过分强调楷书中的逆锋落笔回锋收笔的运笔方法,使它失去了行书的流畅、活泼之感。当然我们并不否定行书中有楷意。但我以为楷书在行书中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露的,万不可过分强调。否则既不能提高书写速度,又不能表现行书的那种潇洒如意的神韵。行书中的用笔、转折等,应略带轻微的提按,加强转与折的运 [详细...]
      2010/01/23 11:40: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关于临帖的境界
    2. 临帖是学习前人书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创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只有在临帖这一阶段打下坚实基础,择取到前人创作的经验和精华,才有可能创作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数人虽然都知道临帖的必要性,但是对于临帖本身却未必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创作有境界的差别,临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别;临帖境界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以后创作境界的高低。这一点往往被书法爱好者所忽略。 大体说来,临帖境界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 [详细...]
      2010/01/23 11:39: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