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画猴技法
    2. 作者介绍:李燕1943年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自幼在其父亲李苦禅教导下热爱祖国,嗜好国学文艺。1958年后于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八年,故功底深厚。其书画以大自然天趣合大中华人文内涵形于笔墨,最擅长写意动物与人物画。执教24载,曾“优秀教师”之称号。著作有《苦禅宗师艺缘录》、《易经画传》、《李燕画集》、《李燕动物速写》与《亦文亦画•李燕集》等。   李燕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神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北京 [详细...]
      2010/01/23 15:59: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浅绛山水画技法
    2. 作者简历:唐凤岐,1949年生于天津市,1968年“上山下乡”,1970年加入海军某部当美术创作员,对山水画的学习创作锲而不舍,师承著名山水画家孙克纲先生,曾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山水画研究副会长、河北省美协理事、廊坊市美协副主席等职。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展览,并获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出版有《唐凤岐画集》、《百杰画家•唐凤岐》、《浅绛》技法,《著名画家唐凤岐专辑》等。 第一节 浅绛山水画 [详细...]
      2010/01/23 15:56: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工笔人物画的一般绘制方法
    2. 起稿: 首先用铅笔在图画纸上起稿,反复修改,定稿后用重墨勾出肯定的线,如果是临摹可用复印机放大,节省时间。 勾线: 把熟宣纸或绢蒙在底稿上开始过稿(勾线)。过稿一般先用铅笔淡淡描出,再用毛笔勾线,先用铅笔描可以修改完善底稿。我是直接用毛笔勾,不用铅笔,一是节省时间,二是觉得直接用毛笔勾更流畅自如。勾线的方法和书法一样,其关键在“起笔”“行笔”“收笔”,起笔逆入(有逆的意识即可)中锋运行(笔尖在线条的中间),收笔有回势,力量要均匀,不能虎头蛇尾。用笔中锋侧锋并用,侧锋不是偏锋,偏锋是笔病,侧 [详细...]
      2010/01/23 15:54: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2.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 [详细...]
      2010/01/23 15:53: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介绍一下马巨中的国画山水
    2. 初见马巨中的水墨画:《生命的起源》、《脱尘境而与天游》、《启自然之性》、《妙悟自然》等作品,使人惊叹!遐思万千……其精湛的水墨语言在表达什么呢!我想到了“宇宙、阴、阳……”道法自然!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头的道家文化精粹《易经》,以阴阳二爻演化出八卦继而六十四卦,意指世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统一的超巨系统之中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这种注重整体与局部联系的萌芽态的,隐含生命不息的系统思想,寓含着原始而质朴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平衡、和谐的理念。马巨中以这种系统思想,以“道法自然”的境界, [详细...]
      2010/01/23 15:53: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国画之焦墨画法
    2. 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 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所以黄宾虹先生题画有“北宋多用焦墨”之说。明末清初的程邃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大概从当代的张仃先生之后才慢慢多了起来。   从总体方面来看,艺术面貌的形成是受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影响的,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多为水墨淋漓,烟云缭绕,秀润 [详细...]
      2010/01/23 15:52: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国画笔墨与色彩的关联
    2. 国画笔墨与色彩的关联,自古至今有的人主张重墨轻色,有的人主张重色轻墨,而中国画笔墨和色彩在数千年来所经历的不同绘画表现形式。 在山水画领域,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主要以石绿、石青渲染山石树林,并以金线勾勒,用笔坚劲以托出山峦树石,用色浓艳。其山水画被称为“青绿山水”。唐代李思训发展了展子虔青绿画法,笔力遒劲,设色富丽,用金碧装饰画面,其山水画被称为“金碧山水”。青绿设色,画面绚烂;金碧装饰,画面辉煌。可见,此时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以浓艳富丽的色彩为主。 在花鸟画领域,唐代边鸾创立了宫庭富丽一派,至五代,黄荃创立 [详细...]
      2010/01/23 15:52: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笔墨---国画之灵魂
    2. 最近,卫理先生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见解,他认为水墨一词应该是伪命题,换言之,它是不存在的。他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水墨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在技术层面上,中国画讲究笔墨造型。何谓笔墨,以中国画来说,就是线条和墨的关系。引申到文化深度去探究,中国古老的易经文化、道教文化则是最好的诠释。在传统的道家文化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合而成的,中国画亦然。笔代表线条,是阳;墨就是水,代表阴。笔墨代表东方文化,是阴阳的组合。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处于一个相对永恒的状态,所以中国笔墨中的变化是随着时代与空间的变迁、人们不同阶段的审美需求而呈现出相异的视觉状态,但贯穿其中的笔墨精神则是千古不变的。千百年来中国画的主 [详细...]
      2010/01/23 15:52: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水墨画之花鸟画
    2. 中国水墨花鸟画有着悠远的历史传统,是中国浓厚传统文化积淀中的组成部分。 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来自人民的艺术又从曾为少数有闲阶级独享的中国水墨画复归为广大人民群众所鉴赏的艺术。时下的书画收藏热,也包括水墨花鸟画,已成为蔚为可观的社会文化现象就是例证。当然比起旧时文人画,现代中国水墨花鸟画已属创新的艺术了,姑且称之为中国水墨画中的新花鸟画,它与历史传统中的水墨花鸟画是有着质的区别,对画家也就有着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与生活的关系,区别于旧时文人画的闭门探幽、孤芳自赏。而是贴近了充满生机的现实人生。这除了画家思想观念的变革外。更要付 [详细...]
      2010/01/23 15:51: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国画的似与不似
    2. 国画的历史源源留长,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所以历代的画论亦不断增多,及至近代,已可谓浩如烟海。其中讨论的 也非常广泛。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被历代学者津津乐道,那就是对中国画的“似与不似”的探讨。 对于“似与不似”应该可以追溯到庄子,但在以后的实践中却未能找到绘画“去形求之”的载体,因为千年以来,绘画在“成教化,助人伦”的儒学影响下,不能谈即“似与不似”。 所谓“似与不似”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认为“道&rd [详细...]
      2010/01/23 15:51: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