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杨木雕艺术家虞金顺

      作者:核实中..2010-08-18 11:59:57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虞金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今年58岁,从事黄杨木雕艺术40多年。先后创作了500多件黄杨木雕、根雕作品,其中有40多件作品获得省、国家级金奖、银奖(一、二等奖),亦有20多件作品收藏于国家、省、市博物馆。几十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记载了他的创作历程及丰硕的艺术成果。鉴于他在艺术创作上卓越的成绩,1991年,他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仅仅隔了5年,1996年,他又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1997年,虞金顺的黄杨木雕作品《张果老》再获金奖。9月28日在北京中南海受到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8年,他创作的《降龙罗汉》又获金奖;1999年创作的《达摩》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银奖。2001年,虞金顺再一次荣耀披身:他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功勋艺术家”称号。2005年3月, 他的作品《神笔》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6月,他的另一件作品《罗汉尊者》由中国工艺美术馆征集为珍品收藏……耀眼的荣誉,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他不事张扬的性格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虞金顺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实本分,他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却不擅长侃侃而谈。尤其是在谈到他所取得的成绩时, 更是少言寡语。他心态平和,虽身处名利圈,却有着自己的处事待人之道。他并没有去刻意为得奖去创作,而是脚踏实地进行创作。他有着不菲的成就却不事张扬。他认为,搞艺术创作最忌讳的是浮燥的心态。有人创作的题材获奖,大家都去创作同一个题材,如果没有创新,没有艺术个性,那种为得奖而创作、为出名而创作,随人其后,他的作品只是模仿而己。作品难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及艺术表现力,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给作者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太大,反而影响他对艺术追求的信心。比方说,一个歌唱家声情并茂的演绎最能打动听众的心,他却是从每一个音符开始唱起的;一个雕刻艺术家的作品最能打动人的,是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功底实在的精湛技艺,功到自然成。
          “水到渠成,时到花开”顺其自然,是虞大师的成功秘笈。
           1964年9月,虞金顺初中肆业后进入乐清黄杨木雕厂当学徒。跟着老师苦练基本功,回家后雕刀仍不释手。学徒期间,他创作的《运动员》《逛新城》《望丰收》三件作品充分显露出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创作艺术才华,被破格提前二年出师,调入创作室工作工作。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虞金顺一直默默无闻地进行创作, 无论是打坯, 无论是细刻, 他都是一丝不苟, 认真作好每一个细节。那时候的他,觉得通往金奖的路还很漫长,做好每一件作品才是关键。他很勤勉,从不倦怠,“要在黄杨木雕艺术上做出一番事业”的父训更是不能忘。1979年,虞金顺创作的黄杨木雕《乐人间》由浙江省选送北京作为国庆30周年的献礼作品。尔后,他创作的黄杨木雕《杜甫》参加“美国独立200周年博览会”。15年的创作生涯,使他迈上了通向成功的第一级台阶。80年代,是虞金顺创作的丰收季节――1982年创作的黄杨木雕《春》获全国木雕优秀作品奖(《春》后由中国科技馆收藏);1986年创作的黄杨木雕《欢》获浙江省名优新特产品唯一的“金鹰杯”奖;1987年创作的黄杨木雕《灵隐弥勒佛》获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优秀纪念品“飞燕杯”一等奖;《乐》《罗汉》两件作品分别于1989年、1990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希望杯”百花奖一等奖,这两件作品后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连年获奖,使虞金顺一举成名,声名远播。通向成功的路,他手拿雕刀足足进行了26年的努力。哪一个搞艺术创作的人不想拿金奖?但仅仅为拿奖而去创作这样的念头他没有想过。
           虞金顺擅长于人物雕刻,他的作品构思巧妙, 刀法娴熟圆润, 造型生动活泼, 善于借势施巧, 人物个性张扬。人物的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无不成趣:喜不自禁,怒不可遏,哀不释怀,乐不可支,人生滋味,谁可尽解?在虞金顺的作品中, 欣赏者只有细细品味、回味, 于心灵深处报以会心的一笑。我们欣赏他的作品, 也能从他的作品中读懂一个艺术家拼搏向前的精神, 那种“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那种踏遍坎坷步入平坦的愉悦。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