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朔良的紫砂路

      作者:核实中..2010-07-19 17:09:30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运河的时候,在香茗的缕缕轻烟里,路朔良走进了他的紫砂世界。与众不同的是,每天清晨的他并不急于忙碌在堆满陶土和陶轮的工作间里,而是在与历史和传统工艺的交流中寻找着创作的源泉。
          视线稍作转移,便会发现路朔良的紫砂世界也并非是壶的世界,在他的名为云溪精舍的房间里,紫砂的摆件,紫砂的文房用具,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每件作品上那各式各样的纹样更是让看多了紫砂壶的我们感到别致与精美。
          采访:路朔良谈自己从事的紫砂制作方向(大意:一般人们提到紫砂便会想到紫砂壶,其实紫砂艺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门类,我所从事的紫砂创作主要将青铜纹饰等其他传统工艺运用到紫砂壶和紫砂杂件的装饰上)
          黑场
          祖藉宜兴丁山但生长在运河边的路朔良注定与紫砂有着不解的缘分。父亲路子瑜虽然以教书为生,却与顾景舟、裴石民等制壶名家交往甚笃,常在玩壶鉴赏之余,以自己构思的紫砂壶式样延请名家高手制作,儿时的耳濡目染让紫砂浸润了路朔良的思维,而长年的木工工作又让他对造型与结构了如指掌。
          采访:路朔良谈自己踏入紫砂行业(大意:从家庭的影响到与紫砂大师的交往,慢慢地被紫砂所吸,逐步踏入紫砂行业。)
          上世纪80年代,初入紫砂行业的路朔良奔着能赚钱的想法开始了紫砂壶的制作,其实对他来说,所有的经验也就只是在与父辈们的交往中所看到的一些肢离破碎的技法,是大胆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自信让他在紫砂壶的制作中渐渐成长起来。
          采访:路朔良通过一些小故事谈自己在紫砂行业中的成长
          从困难中走出来的路朔良,制壶的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90年代初,紫砂壶市场渐趋回落,而买家的破产又让只顾埋头制壶的路朔良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依靠,他遇到了自己紫砂路上最困难的时刻。但对紫砂的种爱已经让此时的路朔良抛开了一切而一发不可收了。
          采访:路朔良谈在苦苦寻觅中从一件玉雕开始找到自己在紫砂行业中新的创作方向
          同期声:路朔良拿着自己当初的作品介绍自己在紫砂行业中的转型。
          将诸如青铜铸造等别的工艺门类引入紫砂制作古已有之,也产生了陈鸣远等一代名家,但自清末以来出现了断层,路朔良就是看准了这个紫砂行业的空白,独辟蹊径。踏入紫砂行业的近十多年后,路朔良这时才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紫砂之路,而这条路的选择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了从前制壶时那不愁赚不到钱的日子,也就意味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这不光有重新开辟一片新天地的不易,更有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得到同行与市场认可的艰难。
          采访:路朔良谈自己钻研贴塑技法(故事)
          同期声:路朔良在制作现场介绍他的紫砂装饰并进行艺术创作
          同期声:路朔良在烧窑现场检查出窑作品,并发现有烧制不成功的作品
          这是在这样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交替中,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努力,一开始跟着别人做壶的路朔良已经成为他所从事的这一紫砂创作门类的领军者,当年选择的蹊径也已成为眼前的大道,他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更为专家所欣赏,2002年,他制作的双头吉祥提梁壶获第四届全国工艺大师精品展金奖,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相继收藏了他的作品,其中南京博物院更是一下子就收藏了15件。
          采访:紫砂业内权威,原南京博物院副院长评价路朔良的作品
          黑场
          同期声:路朔良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喻湘莲在紫砂摆件和雕塑方面进行合作
          采访:喻湘莲谈将无锡泥人与宜兴紫砂这两种乡土艺术相结合方面与路朔良的合作
          与工艺大师的合作也让路朔良在紫砂与其他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面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开始注重在中国数千年工艺美术广阔天地中吸取营养,运用于紫砂制作。在他的周围,也渐渐凝聚起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同道者。
          同期声:路朔良在工作室与创作群体在一起
          细细欣赏路朔良他们的作品,会发现经过1000多度高温烧结的并不仅仅是紫砂。更多是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历代工艺美术的精华。(重点介绍几件作品,配音乐)
          在紫砂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成熟的路朔良如今已经多了几分闲适和悠然,因为经过漫长的寻觅,紫砂不再是他苦苦追索的对像,而成为了他的朋友,甚至融入了他的生命。透过这一本本笔记,透过这一页页日积月累为紫砂而书的心得,你会发现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故人间的会心与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之后,只有在这样悠然的对话中才能摆脱匠气,做出更好的作品。
                                (2004年07月17日无锡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