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年展主策展范迪安访谈录:将中国艺术带向世界

      作者:核实中..2009-11-10 13:51:2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范迪安,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著名策展人,有“把中国当代艺术带到世界第一人”之称。
        7月8日晚,作为本届成都双年展的主策展人,他从双流国际机场直接走上成都双年展开幕酒会主席台———没有讲稿,滔滔不绝———他以透彻的艺术见解和洋溢的艺术热情征服了现场。之前,他刚刚完成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和墨西哥中国当代艺术展的策划。

        7月9日,范迪安坐在了记者面前,他年届50,可已两鬓飞雪。尽管自幼学画,但上世纪80年代就已封笔,之后他奔波于大学讲堂、研究室和世界各地大型展览,只为实现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让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正面出场,实现与西方主流艺术和文化的对接。

        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策展人,乐意接手成都双年展,范迪安的想法质朴而真诚:成都是中国内地最有活力的城市,城市需要双年展,市民更需要双年展,这种需求来自这座城市充满宽容、和谐的土壤!

        一 我想让中国艺术正面出场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艺术策划界你的声望很高啊!

        范迪安(以下简称范):我一向称自己为业余策展人,因为策划工作是我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我还要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考虑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我很乐意担当这方面的工作。

        记:有人说“范迪安是把中国当代艺术带到世界第一人”。

        范:过誉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文化交流中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我们比较被动,很多国际大型展览和策展人很注意中国当代艺术,但我们始终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作为一个艺术史学者,我对此很焦虑,我希望在国际艺术交流中能体现中国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记:你当初学的是什么,现在还画画吗?

        范:开始学的是油画,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放弃了,差不多20年没动笔了。现在没时间画,不敢画,也很难画:看得太多,一动笔是什么呢,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找不到自己了。


        记:能介绍一些你策划的大型国际展览吗?

        范:2002年在德国柏林的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馆,和德方策划了“生活在此时”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第25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带去了中国馆的作品;2003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策划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还有就是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后因“ sars”取消),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和墨西哥中国当代艺术展。

        记:你这样努力的目的何在?

        范: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有一个正面出场的机会,我希望将本土评价中国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与外部世界看待它的眼光和感受相结合,这样,中国当代艺术才更加真实可靠。

        记:现在目的达到了吗?

        范:我觉得只是初步达到,至少给人家一种信号和形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不乏出场的机会,而主动合作的姿态和方式能够避免把中国当代艺术完全图像化、符号化、简单化。 

        记:正面出场的重任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啊?

        范:中国艺术家群体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机会不是最重要的,怎样把握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中国当代艺术能进入西方文化主流的视野,而不是让他们仅仅以一种猎奇的眼光来欣赏。我的工作目标是:让中国当代艺术正面出场,争取与西方主流对接。

        二 双年展将会成为成都文化品牌

        记:成都双年展找你时有过犹豫吗?

        范:当组委会约请时,我有点两难:当时我正在策划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时间很紧;对我个人来说,在威尼斯可以考察整个国际双年展的最新态势,而成都双年展又使我有机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整体做一番考察和展示。最后,我还是非常乐意地接受了邀请。

        记:在7月9日的学术座谈会上,有评论者对成都双年展提出批评,你的看法呢?

        范:作为大型活动的学术交流引发热烈讨论或争议,在国内外大型展览都是常见的。

        记:批评会削弱它的意义和影响吗?

        范:不会。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一旦面向了公众,就不再仅仅属于主办者、策展人或艺术家,而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活动。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文化问题都很艰巨,我们应该放开胸怀听取各方意见。

        记:双年展到底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范:双年展有两个功能:一是当代艺术最新态势的一种集合,一是举办城市的活力体现。成都双年展已经初具态势,只要坚持就能够成为成都市的一个文化品牌。

        记:那成都带给双年展的又是什么?

        范: 这是一个还在探讨的问题。从热烈的气氛来看,我看到成都市民对当代艺术的接受,特别是对新颖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和欣赏。在我印象中,成都是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发展很快的城市,从近10年的文化发展来看,成都非常具有兼容性、开放性,这就构筑了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市场之间的一种初步的良性关系。

        三 世界“贪婪”地注视着中国

        记:通过对照成都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关系如何?

        范: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从需求来讲,许多国际艺术展览都离不开中国,如果一个国际策展人在他策划的国际展览中,没有中国艺术家和作品,那是一种缺憾,会遭到批评,这归结于中国新艺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不断活跃和成熟。

        记: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密切吗?

        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拜访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大卫·克罗夫的时候,他对我说:现在全世界都在用一种贪婪的眼光注视着中国。“贪婪”这个词特别贴切,它带有一种惊讶、欣赏,还有一点警惕,想与之接近的急迫心理———说明国际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视。

        记: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关照?

        范:中国当代艺术一定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在本土来引动大家对艺术创作的关注,通过艺术想像、艺术表现来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力———这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国当代艺术在今天的国际艺术背景下,它要有一种新的丰富国际艺术的角度和途径。

        四 “价格明星”不可尽信

        记:当代艺术的价值如何体现?这是很多普通观众的疑惑。

        范:评论家凭什么说谁的作品好?我个人认为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学术史坐标,要经得起艺术史检验;二是看艺术作品的整体,从它的观念到表现手法,看它是否体现了当代文化。如果一个作品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审视,那它就具有进入历史的价值———以往的历史和未来的历史。

        记:现在艺术市场拍卖经常出现天价,比如高小华、陈逸飞等人作品不断卖出高价,价格是价值的惟一体现吗?

        范:价格是价值体现的一个部分。商品社会里,价格是不是完全能够体现作品价值,这是有疑问的。我们的艺术市场还不健全,批评的学术独立性还没有形成、而收藏家自身的品位也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对价格有影响。

        记:你怎么看市场上的高价现象?

        范:由于市场不够规范,经常会在拍卖会上冒出“价格明星”,而“价格明星”有虚有实,不可尽信。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小薇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1(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