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9-03 15:52:0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张尧(湖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艺术委员会主席、湖南陶艺家协会主席、全国陶艺展评委)
上世纪80年代,尹光中、刘雍等老一辈艺术家在艰难地探索中不但尝试了陶瓷的材料来做作品,而且还把很多贵州的文化元素,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些元素进行了必要的发现和提炼,并把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入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为当时中国美术界出现的“贵州现象”付出了必要的努力并取得了应有的功绩。
如今,中国陶瓷艺术发展30年来,正经历着一场创作理念的深刻变化,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已初步形成,贵州陶艺界恰巧搭上了这班车。因此,我相信在贵州陶艺家和各行业、部门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贵州陶艺界不光有今天良好的开篇,还会铸就明天的辉煌。
远宏(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全国陶瓷艺术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我欣喜地发现牙舟陶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其造型、装饰在保持原有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在釉色、窑变方面有新尝试。贵州不是陶瓷产区,贵州陶瓷却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希望贵州陶瓷保护好自己的特点,从艺术创作到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以艺术陶瓷为支柱发展贵州陶瓷艺术,必将后来居上。
吴鸣(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委员、《江苏陶艺》主编)
今后,贵州陶瓷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展: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出发,它是积淀文化基础的途径;从产业化出发,在产品设计、食品包装上可以考虑将其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在发展的同时需要技术、硬件、软件和人才的支撑,这样才能够保持较好的产品,来丰富贵州的陶瓷事业,体现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特点,形成贵州独特的陶艺特色。
高岩(中国陶瓷馆馆长助理、文博专家)
牙舟陶朴实无华,就像贵州人朴实无华的民风。中国陶艺曾经历过仿生陶阶段,追赶世界潮流。当仿生陶越做越复杂时,中国陶艺家开始找准自己的出路,要有自己的生命力,要有自己的文化意念。此时,正是贵州陶瓷协会成立的大好时机。
范新林(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高级画家、范新林美术工作室、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我认为贵州陶艺既要守住民族民间艺术的底蕴,又要与现代创作观念结合互动,在把握材料泥性和控制窑变的基础上,创造烧制方法,让制作的陶艺品质感细腻和釉色丰润。
黄粤燕(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艺术总监)
从陶瓷艺术本身的发展来看,陶瓷的发展应该是从泥土中沉淀、雕琢、然后跟水凝结以后形成陶艺最原始的状态,贵州现在的陶瓷就有很远古的韵味。一个作品之所以优秀是因为承载的信息量大。贵州的陶艺发展,比如像土陶,就应该考虑怎样去跟现代接轨。贵州陶艺文化很优秀,但是是否被现在的大众市场所接受,怎样去让他们接受,怎样去宣传,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尹光中(贵州著名陶艺家)
1981年我的砂陶系列作品《华夏诸神一百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即引来一遍异样的目光和话语声,这对我是一件好事,增进了我创作独具一格的贵州陶艺的决心和信心。多年以后,当逐年提升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发掘出了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态作品,并涌现出颇具市场潜力的旅游商品设计佳作时,我更加兴奋。陶艺完全可以成为助推我省文化旅游的又一朵奇葩。
刘雍(贵州著名陶艺家)
1991年在香港举办的“夜郎魂”个人作品展览,1994年在台北举办刘雍个人陶艺展,199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刘雍陶艺展和法国拉马特兰市举办个人作品展,两次展览有76件作品为法国博物馆收藏,54件被法国私人收藏家收藏。他们收藏的不仅是刘雍,而是收藏了贵州。希望加快制定我省特有的陶瓷(如牙舟陶)的技术标准,使我省陶瓷行业后来者居上。
王建山(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陶瓷协会会长)
贵州陶艺这些年发展缓慢,上个世纪80年代极富声誉的牙舟陶,生产基地荒芜,生产人员散失,不景气的几间陶窑厂房,孤寂地散落在田间地头。贵州平塘的牙舟陶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历经沧桑却火种不灭。长久的积淀蓄势待发,此时不动更待何时。我们要以牙舟陶为创作起点,出奇制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