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瓷绕怀别有洞天——访宝山区淞南镇民间收藏家周兴培

      作者:核实中..2010-08-18 14:50:4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下是世博网记者的专访。
          “请看!此乃福子瓶,清光绪年间出品,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噢……”
          这是宝山区淞南镇的民间收藏爱好者周兴培老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介绍他的一件瓷器藏品。春节前夕,记者一行有幸采访到了周老先生,与他一起赏玩瓷器,共话新春。
          得知记者要去采访,周老先生早早就在门口等候,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甫一入门,记者就被周老先生家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瓷器深深吸引。周老先生的家俨然一个瓷器“博览会”,淞南的小“景德镇”。周兴培老先生是淞南一带远近闻名的瓷器收藏家,藏品涉猎广泛;他收藏最大的特点是“寓藏品于日常生活用品”,藏赏和实用相结合,他收藏的很多瓷器在他家还发挥着日常器具的基本作用。不可不谓难能可贵,别有洞天。
          在周老先生家,藏有宋元明清,以及民国解放后等各个时期的不同品种的瓷器,数愈千件,很多品相尚姣好。一提起他的这些宝贝,周老先生就滔滔不绝,津津乐道。本文一开头讲的那件“福子瓶”是周老先生的父亲所传,到今天也有百余年之久,虽饱经风霜,仍噌亮剔透,通体呈长方体状,略带圆弧型,瓶身所绘数个招财童子栩栩如生,在灯光下显得熠熠生辉。老先生对此瓶也钟爱有加,格外呵护,说是他最得意的几件藏品之一。
          周老先生出生在收藏世家,早年受父亲熏陶,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摆弄花花绿绿的各色瓷瓶,老城厢城隍庙更是周老先生非常喜欢去的地方。他在那里学会了如何甄别鉴赏瓷器,爱上了瓷器收藏,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他收瓷,爱瓷,赏瓷,悟瓷,通过瓷器升华了自己人生的境界和对世间万物的看法。他说到,别看瓷器外表冰清玉洁,内里却融浸着中华民族厚厚的黄土血脉,孕育着制造她的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汗水。听周老先生介绍,烧制一件瓷器要经过好几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闪失,否则便前功尽弃,这体现了一股谨慎细致的韧劲儿;要“收藏”的就是这股子认认真真的韧劲儿,为人处事亦是如此,凡做事就要步步为营,力求完善臻美。
          周老先生虽年近六旬,但依然宝刀不老,志在千里,精神矍铄,乐观豁达,言谈中无不透出自信洒脱,眉宇间则流露着自然超越之感。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他多次参加瓷器展览会的情况,提到现在瓷器收藏者数量越来越多,可以说是“知音遍天下呐”。近年来,周老先生还组织了不少的收藏协会和沙龙,新老宾朋大家以瓷会友,诗文助兴,促进交流,使爱瓷者们有了“家”。周老先生还多才多艺,不仅收藏瓷器,对琴棋书画和其他古董的收藏亦通一二,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谈及瓷器和世博会的渊源,周老先生打开的话匣子便再也合不拢了。他绘声绘色地跟记者抚今追昔:“想当年咱们中国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乃是在世界博览会上露过脸儿的啊!小小的瓷器能够飘洋过海到了世博会,还拿了大奖,真给咱中国人争足了面子!现在咱们中国人自己也要开世博会了,这是为我们炎黄子孙争足了大面子!”作为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淞南记者站的成员之一,周老先生自己也积极地为支持宣传上海世博会作了不少工作。
          春节转眼快到了,周老先生家里挂起了红红的中国结,幸福写满在他的脸上。淞南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更多的人像周老先生那样恬情雅致,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文明也渐渐进步发展。让我们祝福周老先生在鸡年里生活得更加红红火火。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