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画笔体现生命——油画艺术家阮凤平谈创作历程

      作者:核实中..2010-08-17 16:14:14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博宝艺术网:请您谈一下您的作品创作的经历和过程?

        阮凤平:我绘画的情感取向一直深埋于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之中,在这个地域上生存着的农民,在我创作的过程中一直把握他们特有的精神特质与外在表征,他们被寒冷所铸造出了刚毅而坚定的性格,他们一代代在黑土地上繁衍着,他们对故土的那种眷恋已无法释怀,使我由衷的感触,我用画笔体现着他们的生命形式。不论是儿童、少年还是老者,都在随着时间的洪流而衰颓,变化,就像大自然的转瞬即逝,就像宇宙的生成、发展、演变、消亡,然而人类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却是永恒而持久的,正像禅宗里所说的灯录一样,灯灯相连、光光无限,构成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博宝艺术网:如何处理艺术创作中的学术和商业的关系?

        阮凤平: 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重要是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学术性”体现艺术的根本价值,一个艺术作品具有了一定的 “学术性”也就具有了潜在商业价值,而我们又不能将艺术品完全视为商品,因为艺术品的功能无论如何是其它商品所没有的,艺术品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失去它的艺术功能,但是,我认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要顺其自然,从自身真实感受出发,而不是为了某种商业利益,艺术家要时刻明确自己真实的心,彻见自己的真性情才是关键,也就是禅宗所指出的“明心见性”。

        博宝艺术网:您是怎么进入绘画的行业呢?

        阮凤平:小的时候,音乐和美术都是我最喜欢的,而且我对音乐的兴趣要大于美术,我也曾梦想过要成为歌唱家、舞蹈家……,但到了中学面临选择艺术学校时,因为我选择的那所学校那年只招美术专业,父母要求我学习绘画,认为学美术相对能够塌实一些,我也就顺从了父母的意愿,阴差阳错也就进入了绘画的领域。但是现在看来许多偶然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必然,每每我在人生中遇到挫折与困苦时,都是绘画容纳了我,我愈发觉得最初的抉择是正确的,因为它已成为了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再后来我如愿以尝的考上大学,也算是真正进入了绘画领域了。

        博宝艺术网:您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创作,请根据您的体会,谈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阮凤平: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艺术的自我否定等诸多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人类自我矛盾的态度,人类的思维模式、精神取向,是对诸多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论多么出色的艺术家都要打上那个特定时代的烙印。艺术家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他们都保持着自身的特殊状态,力图让自己的心灵能自由本能的体现,他们用独有的直觉与敏锐机智去体察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们都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用艺术的方式构建着生活。

        博宝艺术网:您现在最关心中国当代艺术的哪些问题?

        阮凤平:当代艺术家在市场与价格体系的驱动下,已经完全陷入了利益圈,一些艺术家一旦被商家认可定价,就沿袭自己这套模式复制生产产品,其他人在利益的诱饵下也或多或少的模仿他的图试、语言……这种现象导致了当代艺术作品不乏有很多类似性,似乎每张画、每张面孔都是亲兄弟。在绘画语言上,认为只有画得像西方当代某位大师,就具有学术标准、商业价值了,从而忽视了绘画的本体语言和原创性,而陷入了模仿为先的行列。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膨胀,也给了当代艺术一枚重重的价值砝码,我们该从新审视并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

        博宝艺术网:那您觉得在今天好的艺术该如何界定?

        阮凤平:我认为好的艺术不光要有学术性、商业性,更要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

        博宝艺术网:您作品中的个性“符号”是如何选择的?为何选择这种符号作为创作主打基础元素?

        阮凤平:我一直在运用写实手法表现生活在现实社会底层的东北农民,因为他们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石,他们身上有太多的质朴,有太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他们对土地的情怀,对故土的眷恋,是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难体会到的,从播种下第一粒生命的种子到体味丰收的喜悦,正像人生的不同阶段。由东北地域的特殊性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东北人特有的精神特质与外在表征……他们的这些生命迹象就是我”作品中的个性“符号”,是我创作的视觉元素。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