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艺接力有来人 ——与工艺美术师朱丹谈壶论艺

      作者:核实中..2010-07-20 16:00:0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笑阳:你从事紫砂创作十几个年头了,首先想请你谈一下你的从艺经历。
        朱丹: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接触紫砂。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先后得到了工艺美术师徐萍和李昌鸿、蒋蓉大师的教授。作品在全国性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些奖项,像《图腾如意》、《逸竹壶》、《一品竹段》、《心月壶》、《珠丹壶》等都获得金奖。最近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我的作品《大雄宝璜》获得了国家级特别金奖;《大明风韵》获得银奖。壶艺泰斗蒋蓉大师先后两次给我题词“朱壶丹心”、“紫艺接力有来人”;李昌鸿大师为我题词“严谨习艺,学艺步新”,范曾先生也题写了“壶中别有神仙日,岭上犹多高士云”等,这些都是对我的鞭策和勉励。
        笑阳:你创作了那么多金奖、银奖作品,从紫砂艺术角度来看,你感觉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你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个性?
        朱丹:像《一品竹段》壶,整壶都似在风中摆动,像风吹竹子的感觉。壶嘴和壶把给人不对称的感觉,但通过与壶身的结合,嘴、把的位置恰到好处,让把玩者感觉到竹的灵气。有人说,《一品竹段》跳出传统,又不叛离传统,有些新意。其实做有创意的紫砂壶作品很难,首先要掌握一个“度”。其次要考虑一定的实用性。《一品竹段》嘴和把的平衡度掌握得相当到位,动中有“法”,这是专家的评价。还有像《心月壶》,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旨在体现女性的柔美和自尊。
        笑阳: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国粹,你小时候学画画,后来转向紫砂壶艺,那么学习中国画对现在的壶艺创作有什么作用呢?
        朱丹:肯定有影响。中国画讲究线的力度和学问;我的紫砂壶创作追求的也是壶中线条的表达。像《祥云壶》这把一如我以往清和恬淡、珠圆玉润的风格:云纹是中国人十分喜爱的纹饰,历史悠久,在商代的玉器上就曾被大量使用。然云纹在紫砂壶上是较难处理的,弄不好就会流于板滞。而我在此壶上的云纹处理是极富变化,仿佛在蓝天上浮动,整个壶也好像随着云纹的流动而处于一种动态之中。这是我用中国画的线条来表达的。还有这把《智竹提梁》,我将此壶的盖子中间挖空,边缘用细竹围起,俯视观赏,就是吸取中国画的笔墨虚实对比等等,都是从画画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最近创作的《大雄宝璜》,线条比较硬朗,壶身装饰回纹、纹理都是用线来表达的,和以前创作的《心月壶》线条妩媚、曲线偏多相比,有反差、有变化。这些作品创作的成功,可以说跟我从小学画有关系。
        笑阳:中国画的线实际上是通过手和笔尖对纸的感觉来表现,而紫砂壶创作是用明针在紫砂坯上表现,这两种感觉是不是一样?
        朱丹:中国画的线是平面表现,而紫砂壶就是立体的表现,但都要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达到脑、手、笔的协调一致,把美的东西表现出来。像《祥云壶》的纹理有厚有薄,不会像中国画中的线条那么平坦。我就是用厚度来变化、虚实来表达。
        笑阳:中国画最重要的是放松和自在,做壶是不是也一样?
        朱丹:我经常去博物馆,看历代古人的名作,脑海里会涌动和浮现千万个造型,那时候感觉最轻松。做壶时可以说我完全沉浸在构思中,感觉好像在和手中的作品对话,它在改变我,我也在改变它,心情当然很自在。但每个环节必需非常严谨地做到位,这时手中的工具就没有画家手中的笔那么自在了。完成的新作要让壶友接受,让专家评价,心里未免会感到紧张。假如我的作品得到专家们的认同,能被藏家所接受,那时的心情会特别的激动,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笑阳:紫砂壶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注入了很多文化气息。可你通过自学、师傅的教诲、再到工作实践中提高。刚才你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你的年龄和经历,对古文化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你感觉古文化哪些东西同你的心情比较合拍?平时喜欢阅读哪些书刊?
        朱丹:古代的我喜欢读《老子》、《庄子》,欧阳修、韩愈的散文佳作,当代的我比较喜欢看韩其楼老先生的《紫砂壶全书》。最近我又看一些良渚玉文化的书籍,想把玉文化与紫砂文化巧妙地结合,创作一些有文化低蕴的作品。
        但我从小就喜欢看书画方面的作品,经常翻阅中国历代名画全集,看近代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的作品。也和一些画家、文人合作过,像学者韩其楼、王敬之;书画家范曾、范保文、刘昭君、储云、邵家声、汤鸣皋等。最近我想把自己创作的一些紫砂壶壶形用工笔画或写意画的形式画下来,请国内知名书画家题字,然后出本书,也是对创作的触动和总结。这个想法得到了韩老先生及好多有识之士的赞赏,更坚定了我做好这件事的信心和决心。
        笑阳:你是中青年陶艺家中的佼佼者,在紫砂发展长河中高手如云,你以怎样的心态思考自身的发展?经常思考哪些问题?
        朱丹:我认为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体悟。有人说,谁谁谁和我相比怎么样,我说我不跟别人比,我只跟自己比,跟自己的昨天比,今年与去年比。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像《大雄宝璜》刚刚获了金奖,但后面做出来的三把肯定比获奖的这把还要好。我不满意就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跟过去比。在紫砂长河中如何如何,这个要别人去评价。
        笑阳:在业余时间你喜欢开展哪些活动?唱歌、跳舞,还是听音乐?你认为音乐对你的创作有什么作用?
          朱丹:还是听音乐多一些,唱歌跳舞真的没时间。我做壶时就要把音乐打开,一边听音乐一边想着画草稿,非常轻松非常开心。音乐肯定伴随着我的创作。
        笑阳:“同高人游,与贤者亲”,你有没有经常到外面走走,接触一些文人雅士,与他们交流切磋、心灵碰撞?
        朱丹:前几年我父亲跟我说,朱丹啊,我们做到一定程度,要向壶友宣布,朱丹暂停两年创作,要出去采风,出去和文人交流。今年我父亲这话不提了,也就是压力的问题。特别是我每年在上海办一次展览,壶友都期待着。今年有数百个壶友到我的展位,与我沟通与交流,买壶珍藏;有个外国的老壶友带着翻译,还特意从杭州赶去上海,购壶赏玩。像我年纪这么轻,他们收藏我的壶不容易,特别是要让年轻女人买我的壶更不容易,因为女人的消费观念和男人不同,让她掏那么多钱来买紫砂壶,回家去养壶,真不容易。香港一位30多岁的女士,还有两个刚从中央美院毕业出来的工薪阶层的女士,都收藏了我的作品。所以壶友们给我的一些赞赏、一些建议,都是给我的压力。这个压力也将成为动力,促使我必须要进步,向前发展,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和壶友,对得起社会!
        笑阳:那你同身边的当代紫砂名家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多吗?
        朱丹:蒋蓉大师挺关心我,前两年我们两家住得近,经常到我家里来,还邀请我到她家去看她的壶。她的壶都锁在柜子里,就一把一把拿给我看。还有李昌鸿大师,在我学艺之初就为我题词勉励,现在更多的还是日常的教诲、关心

        笑阳:现在很多人为获奖而获奖,搞一个由头,做一个题材,你创作中考虑的重点是哪些方面?
        朱丹:我感觉参赛获奖既重要也不重要,实际上是获得专家对我作品的一种肯定。其实,我在创作每件作品时,自己早就肯定了,不然就不会把作品展现给大家。我从不考虑创作题材或者评委的喜好等因素,我要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
        笑阳:你认为获奖对你有作用吗?
        朱丹:肯定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压力。今年《大雄宝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是对我今后壶艺发展的肯定。我想我今后还是要沿着这条艺道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笑阳:现在紫砂壶创作我认为在创新上步入了误区,很多人认为创新就是形式上的翻新,搞的稀里古怪的东西比较多,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你认为紫砂壶创新应该做哪些工作?
        朱丹:这个问题,我想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玉成先生、在去年写给我信中的一段话来回答:作为紫砂壶艺要创新,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但还是要强调壶的特定观赏与实用结合的功能。因此,只能看不能用的不行,只能用而不经看的也不行。所以,如何在壶艺中体现作者的文化素养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有的壶变的太过火了,就失去艺术魅力。紫砂壶艺的艺术与实用的高度统一,十分讲究。我感觉作品还是要立足传统,文化底蕴厚重,努力追求自己的东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相当重要。
        笑阳:你认为传统的根本内容是什么?紫砂传统风格在你的壶艺上如何表现?
        朱丹:传统就是端正、大方、朴实、自然,素面素心。曼生十八式是最经典的,也是最难表现、最难达到的。后人仿前人的作品就是锻炼自己的基本功,不仅要临摹其形,更要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如果说现在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是一座壶艺传统的大山,那他的嫡系门徒李昌鸿先生等一代宗师是表现紫砂传统神韵的杰出者,而我们就是其一脉相承的追随者。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进步。有取舍地继承传统,不断学习汲取知识,首先做到形似,其后做到神似,最后有突破而形成自已的风格,要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谛,而这个真谛就是美的本身。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3(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