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一把”的紫砂情缘——访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沈建芬 文/迟丽丽 王艺

      作者:核实中..2010-07-15 12:20:43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从17岁开始紫砂之路,到“壶一把”工作室的“满树桃花”,沈建芬以自己对紫砂的无比热爱和专业制壶技艺成就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以简洁丰富、形、神、气、韵俱佳的紫砂作品风格,得到了众多紫砂大师和紫砂收藏家的好评。
        紫砂情缘
          17岁,青涩的花季雨季,很多人还沉浸在张扬的青春里。1981年,17岁的沈建芬就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一厂学习,拜壶艺泰斗俞国良传人、朱可心大师高徒倪顺生(紫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为师,并得到顾景舟、蒋蓉、徐汉棠三位大师的悉心指导,在紫砂路上开始了漫漫旅程。在紫砂一厂学习的过程中,沈建芬幸运地结识了能够和她携手一生的人。
          张明文和沈建芬同为倪顺生的徒弟,两人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指导,终于,两人喜结连理。沈建芬制作的紫砂壶以光货为主,张明文以花货为主,两人各有风格,在一起相互切磋、协商,取长补短,他们的结合为以后紫砂的成功之路奠定了基石。


        一颗“恒心”做好壶
          在紫砂一厂经过了12年的历练,1993年,沈建芬和丈夫张明文创作了“壶一把”工作室。
          “成功之路尽波折”,“壶一把”工作室也曾历经坎坷。对于沈建芬和张明文来说,1997年是难忘的一年,那是一段有挫折的历史,也是一段成长的历程。
          每把壶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壶嘴是最难以把握的,所以,尽管沈建芬在紫砂一厂苦心钻研紫砂壶制作十二年,掌握精湛的紫砂制壶技艺,但是有时对于特殊造型的紫砂壶,还会给她制造种种难题。就在1997年,制作张明文“竹趣”壶,他们便遇到了挑战。“竹趣”壶的壶嘴很难,并且朱泥的泥性不同,对于当时这种壶嘴的创作,并且朱泥的泥性不同,用沈建芬的话说就是“做一个,坏一个”。但沈建芬和张明文并未气馁,在创作过程中两人不停地讨论甚至是争论,通过不断研究、分析,加上师父的指点和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终于逐渐掌握到了其中的窍门。
          “壶一把”工作室渐渐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沈建芬和丈夫张明文的作品屡次获奖,作品《牛盖莲子》被河北省博物馆收藏;《四季如意壶》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金钟双圈壶》、《神雀壶》、《一帆风顺壶》、《事事如意壶》获紫砂艺术金奖。张明文的《春光明媚壶》获2008年中国国际陈设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大赛银奖。
          经过16年的发展,“壶一把”工作室在业界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沈建芬和丈夫在这段时间里共同设计完成了一百多个紫砂壶的艺术造型,受到了众多紫砂收藏家的好评和追捧。
          谈到自己的紫砂从艺之路,沈建芬总结出来一句话“紫砂是学无止境的”。对于爱好紫砂的朋友,沈建芬这样建议道:“紫砂是高雅而安静的,收藏紫砂便要静下心来,找寻自己钟情的那把壶,把玩它,不仅可以陶冶心情,更能提高文化素养。”

        沈建芬简历
        紫砂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金钟双圈壶》荣获第六届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牛盖莲子壶》在2007首届长春中华艺术品收藏博览会获得金奖,《神雀壶》荣获2008中国国际陈设艺术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大赛银奖,《一帆风顺壶》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代表作欣赏:
        四季如意壶
        如意在中国是象征祥瑞的器物,以这一寓意为主题,沈建芬创作了四季如意壶。如意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壶身大小来安排,采用方中圆、四角如意、遥遥相应、棱角有错的风格,使方中带圆,如意适度,线条流畅。四季如意壶线条流畅,做工精细,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又加上独具特色的造型,既可实用,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极具收藏价值。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