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7-14 11:04:16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6月27日,中国美术馆隆重推出 “山情水意——徐培晨中国画展”。徐培晨精于山水、人物、花鸟,尤擅丹青猿猴,他将猿猴与山水、花卉的画法有机结合,并赋予人性的情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此展共展出59件国画精品,全面展示了他从艺几十年来的艺术成就,也是他的作品相隔18年后再次走进中国美术领域的最高殿堂。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徐培晨先生。
记者:请您结合个人画展谈谈在书画创作中的体会和见解。
徐培晨:我从艺、从教已经有几十年了,今年正值一甲子。我想以此为契机,把自己几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不懈探索的作品拿出来,向首都乃至全国的同道做一次交流和汇报,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小结,希望以此迈开新的步伐,更上层楼。展览作品题材比较广泛,有山水、花鸟、人物等,既有80年代早期作品,也有去年到今年这一阶段的近作。有的作品尺幅比较大,有两丈的、丈二对开的,还有八尺的巨幅作品。回首从艺之路,顿生无限感慨。我认为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书画同源,艺理相通。要想深入经典,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我们就必须在众纳百家之际,突出专精和个性,由一家一派、一碑一帖进行突破,即能生发新格。“一招鲜,吃遍天”,“猴画”这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成就了我书画艺术的新春。
记者:您笔下的猿猴千姿百态、众相万殊,您是如何广泛涉猎,深入经典,书画融通,书情画意,然后专攻一家而成名?
徐培晨: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搞猿猴专题研究。起先涉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都画。后来由于到西南峨眉山写生,碰到成群的猴子,它们把我当成了大树,跑过来爬到我的肩膀上、胳膊上、甚至头上,猴子尽情嬉戏,很有意思,我从此与猴子结下不解之缘。这些猴子对人很友好,让人倍加爱惜,也给我带来了启发和灵感。在这种情况下我萌发了想表现猴子的念头。再有,我是徐州人,花果山所在地连云港是我的家乡,一部《西游记》把孙悟空塑造得那么有声有色、光彩照人,它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搬上电视荧屏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人孩子都非常喜欢。动物园里,猴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黄永玉设计的猴票也备受追捧,一张从八分钱涨到一万元,这说明人们对猴子喜爱的程度。当然猴子对人也很有兴趣,当人观察它的时候它表现出对人极大的兴趣。它的眼神和动作都非常讨人喜爱,所以我选择画猴的题材,一画就是20年,乐此不疲。
为使笔下的猴子形象逼真、传神,我经常逛猴山、看猴戏,研究猴文化,写生的地方基本上是猿猴出没的山林,连云港花果山、黄山孕猴谷等地留下了我无数的脚印。我对猴子的感情可以说胜似亲人。正是对猴子的这种难分难解的深厚情感,使我获得美妙的、不可言传的灵感,画出了猴子的真心真意真情真趣,画出了猴子的自然世界、精神世界,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我也把书画的笔情墨趣、意韵神采融入到“猴画”里面,以书法线条的柔韧性表现猴子腾挪跳跃的变化姿态,用水墨交融的笔意赋予猴子机敏灵动的天性之美,这就是书画催生的奇异效果。
记者:作为著名画家,您擅长书法,笔墨苍劲、潇洒流畅,各体皆能,以行草最为擅长。您是如何把美术的意趣融入到书法的线条当中的?您认为书法与美术的关系是什么?二者如何才能完美结合?
徐培晨:书法是画家必备的基本功。老画家教画,就会要求你先练几年的字,再来画画。这说明书法和中国画用笔是一致的,点画和线条的质量和运用需要达到统一。没有书法的根基,拿起笔来无法表达你所想的东西,缺少语言,无法传递信息。所以在学画之先,要有书法的基础。如果你想在中国画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做功课,把心静下来,一点一画地不断地锤炼。我上大学时,我的老师是尉天池先生,他是大书法家。他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我书法的基础,从楷书到行书,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毕业后,我们在一个教研室,天天看他写字,天天看他临摹,这样就跟他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说我画上的题款与我的画面能达到和谐统一,这得益于当年老师对我的引导和言传身教。楷书是基础,一般都要从楷书练起,必须经历的。像小孩学走路一样,刚开始走不好,到了一定的时候,等到身体强壮才可以快走、跑。要一步一步来。
画家在作品上的题款非常重要,有的画家画不错,字一提就非常难看了。有些画家在题款时喜欢写篆书,我喜用行草。因为猴子比较活泼一些,它的动作快,所以我用行草来体现,这能够与它的性格和特点相吻合。书法和绘画都是水墨艺术,虽风格流派不同,但都异曲同工,二者是相互借鉴、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谓以书入画,以画入书,即是这个道理。只有把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书画艺术的境界,我把书法的奇妙融入到画里,就得到了自己别开生面的画风。
记者:您有不少收藏,您曾把珍爱的藏品和自己的很多代表画作悉数捐献给了马鞍山博物馆,能谈谈您热爱文化艺术方面的善举吗?
徐培晨:马鞍山属于六朝的文化圈,2004年猴年我在那里办了一个展览,当地的领导对我的作品比较感兴趣,他们有一个愿望,在那里给我建立艺术馆。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8年元旦正式挂牌,艺术馆建立起来了。从这一点上看,马鞍山很重视文化,他们还建立了李白、林散之的艺术馆,把文化事业向前推进。当然有不少画家书家跟他们联系,他们经过考察还是选择了我,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激励。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作品中,有每个时期特点的作品,共两三百幅都捐献了。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另外我自己还有些收藏,书画上有清代郑板桥,当代的石鲁、傅抱石等有近两百件。还有汉代的文物,我家乡徐州有汉代的画像石,有的散失在民间,有的架在桥梁上,有的做了基石,还有的做成牛马的食槽,我让朋友做了一些征集工作。不然东西卖给了文物商,或者流向了国外,就太可惜了。有100多块送给了马鞍山,4块送给了沛县,有50块送给了汉城公园镶在墙壁上,20块送给了沛县博物馆,24块送给了刘氏宗祠。画像砖有160多块,它不是普通的砖,这个很大,1米多长,是空心的,上面都有图画。汉印有113方,虽然印章不大,但很珍贵。汉朝的墓,十墓九空,大多数没有印,有印的墓主都是很有身份的人,我送到马鞍山艺术馆的汉印中就包括十几方官印。另外还有汉简、青铜器,基本就是这些东西。把我的这些收藏都捐献给马鞍山博物馆,马鞍山人不用到外面,在当地就能看到这些古代文化珍品,让它们有一个很好的归宿。
我觉得一个真正的书画艺术家应该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肩负历史的重任和人民的重托。自己拥有和创造的艺术财富不完全属于个人,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所以我把多年的收藏和自己创作的精品无私奉献出来,资源共享,这也算是一种回报社会吧。书画艺术带给我无穷的人生乐趣和精神财富,我将以花甲不老、艺术长青的进取精神,奋笔耕耘,以猴为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