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7-15 11:28:00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造化的确是垂青有心之人,酬谢勤勉之士。常用于书画、包括书写中医处方的宣纸,就是被无意中发现的。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籍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旧唐书》记载,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东都产纸进贡,宣城郡献纸尤为精美。到南唐时,后主李煜监制的澄心堂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落光润,冠于一时”,可谓是宣纸中之精品。宋代大画家李伯时,曾用澄心堂纸画了一幅《五马图》,流芳百世。欧阳修曾经用这种低吸墨的澄心堂宣纸起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并送了若干张给大诗人梅尧臣。梅尧臣收到这种“滑如春冰密如茧”的名纸,竟高兴得吟道:“把玩惊喜心徘徊”。澄心堂纸在唐宋时期名贵难求的程度,由此可以想见。关于宣纸的由来,迄今尚无可靠的文字考证。在宣纸产地安徽宣城泾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的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他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年复一年,终未如愿。机遇总是赐予坚持不懈的人。一天,孔丹来到当年蒙恬发现用于制笔兔毛的泾县,徘徊于峡谷溪边,偶见一棵大树横卧溪上,枝叶倒伏在山涧水中,由于树皮被流水终年浸泡冲洗,已形成丝网状,露出一缕缕修长而洁净的纤维,如丝绵一样柔软牢韧。孔丹不识树名,向百十步外一处茅屋中老奶奶请教。老奶奶笑着让他问自己孙女檀姑,檀姑因出生在山边清水潭畔老檀树倒伏溪中那年而得名。檀姑长成似有所待,待得孔丹来,二人结为连理,夫唱妇随。共同辛苦采集青檀树皮、燎草,一起浸润、日晒、雨淋、揉制、蒸煮……,在老奶奶和檀姑的帮助下,孔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大功告成,造出绵白柔韧的纸张,这就是后来的宣纸。今天驱车205国道,途经泾县时,常可看见山坡上有大块裸露山体,往往误以为当地绿化不佳,其实此为宣纸原料日晒夜露之晒场。还有一说,宋末天下战乱,有个叫曹大三的人,从皖南太平县迁徙泾县小岭避难,见峡谷檀肥水清,遂取为造纸原料,造出可书可画、千年不蛀之纸,世代相传。笔者窃以为后者更为可信。制造宣纸至今纯手工操作,需十八道工序,一百六十多个操作步骤,工艺繁难。传世宣纸品种多达六十余种,规格各异。如今著名的“红星牌”宣纸、“汪六吉”宣纸享誉海内外,为中外书画家和广大中医药学者所喜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