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首届综合艺术大展

      作者:核实中..2014-04-01 10:11:34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12)展览海报

          (2/12)《荷尔蒙氤氲症剧照》影像 卢意

          (3/12)《江南日志》综合材料 张海舟

          (4/12)《三下二上》 装置 单昊

          (5/12)《山水》纸本材料 周保平

          (6/12)《伤痕》观念摄影 夏商周

          (7/12)《四月九日》纸本综合材料 杨劲松

          (8/12)《天眼》装置 宋振

          (9/12)《文脉》综合材料 葛晓弘

          (10/12)《我本不是货币》纸本材料 邱志杰

          (11/12)《消失的热带鱼》布面综合材料 刘勇

          (12/12)《庄子·齐物·梨 》 观念摄影 储楚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浙江省首届综合艺术大展
          展览时间:2014/04/10~2014/04/24
          展览地点:[浙江]-宁波市人民路122号-(宁波美术馆)
          主办单位: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主办)、宁波国艺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美术学院(协办)、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参展艺术家:杨劲松、叶国丰、邱志杰、孔国桥、葛晓弘、单增、汤南南、宋振、应金飞、陈晓俊、周谨蓉、陈陈陈、张海舟、潘沁、何立、梅法钗、周保平、侯吉明、钱慧敏、徐寒锐、凌加春、潘宇、王建伟、芮顺淦、余王波、赵华森、施乐群、杨大伟、王琛、林海勇、丁建国、夏商周、陈伟农、单昊、刘勇、王晋、干子刚、肖兰、储楚、卢意、顾盛庆、臧柏荣、潘伟标、傅文伟、朱丹、叶楠、寿伟克、范钧力、李亭婷、吴斌、王振兴、陈安哲RMBit团队、赵辉、方嘉、张啸天、张芸、周金土、金华祥、宋瑶、陈俊龙

        惊 蛰——2014浙江首届综合艺术大展

        杨劲松(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主任)


        在万物萌动的四月,首届综合艺术大展籍宁波美术馆开幕了。

        此展的意义在:历经三十余年艺术浪潮和教育改革的磨洗,由几代人秉持“和而不同”创新求变的学术理念,持续以个人鲜活的实践触角,真切地面对大时代背景下的本土文化和思想资源问题,在图像文化、视觉文化、文本文化的众多层面的实践与实验中,一方面完成艺术家个人价值观清理与重建工作,一方面在重新发掘东西方文化经典中,重构艺术创作的理论与方法,逐渐形成了浙江新文化艺术开明通透的氛围,呈现了这个群体艺术开放多元不拘一格的特质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倾向。


        今天,综合艺术大展终以“独立画种”的身份登堂入室。此举意在表明我省创建“文化强省”举措的高瞻远瞩和文化自信,证明浙江省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丰沛充盈的气象。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就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美术教育系。这个旨在为浙江省各地市县培养师资力量的初衷,因为课程设置的内容几乎涵盖了美术、设计的几乎全部重要的技能,尽管课程多而杂,学生们不可能像其他专业系科那么专一精至,结果却恰恰补益了教育系的学生。因为,这几批大龄学生都是“文革”期间活跃于各地县的美术活跃分子,他们大多有着社会实践经验,虽然课堂里教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这几批学生却多少知道自己或社会的真正需要。尤其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国门洞开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时,课堂内外所有的禁忌几乎一夜间消融殆尽。校园内处处弥漫着求变求新的气息。那一时期的美术教育系课堂内和走廊里,经常会涌现一些样式新颖手法不拘的作品形态。虽然谈不上专业性,也少有章法,可是作品却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总能打动人内心那隐略渴望的东西。这些带着浓浓生活问题气息的作品,释放出了更多活跃的不同信息,激发了校园内关于艺术的想像和思考力。其间涌现了一批诸如丰江舟、吴山专、倪海峰等新锐艺术家,迄今还仍为人熟知。


        随后,中国新艺术浪潮又经历了一个所谓十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洗礼”。不同的是,此刻的不少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模仿挪用照搬西方样式和思想资源的实践是很难超越身份困境,也把握不住创新求变文化切入点的。一批批艺术家开始选择走出国门,直接投身国际性艺术范畴找寻建构自身文化特征的突破口。此时,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也先后派出了一批批中青年教师赴欧美留学。其中以陈守义等老师为代表的赴欧考察归国的教师,提出了“以综合绘画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新的教学实验”的计划。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公凯先生,结合学院教改“两端深入”的策略,给予这一提案充分的学理支持和教学配置,综合绘画工作室于1994年正式设立。


        事实上,选择以画种的材料、形式、语言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将综合绘画作为艺术教育分科设置的教育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校园内的创作形态,但当更多新颖突变的创作方式层出不穷时,艺术教育改革显然需要更多地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观着手。此类问题再次挑战了学院教改的精神。我们发现:中国的现实从来都是各种因素并行交织在一块的,很少有单纯唯一的途径可以厘清问题的症结。尤其是指向思想能力层面的教改思考。从综合绘画工作室“做实在的现代艺术教育基础,探索体现中国精神的现代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所设定的目标来看,遇到的教学问题显然比目标理论复杂得多。如果不是就改善学院传统美术教育精致去分系科的老旧模式而言,其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在根本上依然未能做出实质性的突破。尽管在学院美术格局上呈现出了一批用西方概念言说自己生命真实的视觉形态,真正助力于艺术原创能力提升突破的案例还是不多见的。


        综合绘画的十年磨剑,又迎来了一个“一切全变了”的时代。综合材料绘画还可以怎样切实地使重建思想的合法性问题不再莫衷一是?虽然,透过不同知识系统相悖误乃至矛盾的实际应用,使中国新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有了区别于西方艺术的特征,这个过程伴随着艺术家们通过平等观消解等级制,在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中追求差异间的平等关系,进而以“工具的批判来重建批判的工具”等旨在相互对立的思想博弈中产生出新艺术创作的动机。但是,这个实验的过程,表现在学院内外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一方面艺术教育的实验方法更趋向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互文性特征,一方面从“标准学科”内部拆解其合法性知识框架,使“正统叙事”的知识与范畴,使命与目的、本质与功能不再作为价值判断基础,并且在实践中加重怀疑语气地提问“什么是文化”来取代“谁在说文化”,“什么是艺术”来替代“谁的艺术”诸如此类的惯性思维……显然,综合材料绘画的教学思考又到了一个需加推进的当口。


        2002—2003年,时任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更名后的称谓)院长的许江教授审时度势,组织了多场专家论证新时期如何推进“两端深入”教改工作,期间,专门就综合绘画系教学展开讨论。决定从视觉文化文脉梳理着手,深挖思想资源。将综合绘画系更名为综合艺术系,以视觉艺术的平面、空间、跨领域三种实践方式展开教学。其次,引进有国际国内前沿性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如:张培力、邱志杰、杨福东等人参与教学,改变师资构成条件。以课题式、文化考察式,混班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取代形式材料风格技能的教育模式,极大地带动了以陷入思想来源贫乏的主动性教学。尽管随后的发展只有不到十年的机遇,这个起始于1994年的思考在时代发展中不断被推进和调整。


        综合艺术系未来九年中,着力而为的是在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范畴,以三种不同的教学角度,着力解决没有“没有内容的艺术”与没有“没有原创性的形式和语言”的认识能力和重构整合能力等问题。其实,这个旨在建设思想磨砺的教学实践过程,是促进新艺术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学生的艺术实践的环节。


        所谓“没有无内容的艺术”,是针对美术教育从“教案到范画”的那种脱离具体内容的美的形式和技能型培养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而课程内容设计时如何将学生带入那个旨在思想训练或技能训练的内容,此内容能通过调研、考察、分类比较的过程促使学生能为此调动内在心性的认知,是此项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新艺术教育的着力点,因内容而展开的视觉文化思考,以及落实在创作中发现与发展因内容而生成的形式,确定因此而有效的材料和语言,这个认知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理,“没有没有原创性的形式和语言”,正是教育者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力的重要一环。


        面对21世纪这个没有向心力,只有多元并存的世界格局,各种文化形态和艺术方式都拥有争取和维护自己言说语言方式的权利与条件,尤其在所谓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性艺术交流中可见一斑。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谁就天然地拥有话语权。经历了30余年的风风雨雨,视觉艺术和艺术形态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变与不变之间的一个道理却是,只有成为向社会提供知识、技术、智解和思想者,你才拥有话语权乃至发言权。浙江综合艺术首展的开幕同样适用于这条定律。如果我们向社会做出汇报的艺术大展能够为社会提供正能量,承载了我们日益丰富的社会文化需求,表现了身处社会转型期各色人等的美好愿景,为这个时代增添了美好梦想提供了新的可能,综合艺术在我省乃至全国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恰逢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年”,综合艺术大展其实还肩负着为此检阅我省创作实力,发展壮大新文化新艺术的任务。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相信通过此展的反馈性批评与讨论,会成为促进我省综合艺术创作事业的推力,会有助于繁荣我省社会公共文化事业。


        藉此重要契机,感谢浙江省文学与艺术联合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宁波美术馆的关怀与帮助,感谢社会各界给予的支持!


        2014/3/27


        共赴艺术的盛宴——写在浙江省首届综合艺术大展前

        叶国丰(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随着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临近,并且全国美展的两个展区将落户浙江,今年7月浙江省也将举办第十三届省展。这样,2014年自然成了美术展览大年,省美协、各专业团体轮番召集动员与研讨,各路艺术家也都卯足了劲,磨刀擦枪的貌似展开一场攻坚战,整装齐发赶赴一场艺术的盛宴。


        上个周末,浙江美术馆结束了为期3个月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以达40万参观人数完美收官,最后一天2万2千人排着长队有序进场,他们逆着时光,穿越千年沉寂的岁月,回看1000年前的辉煌时代,感受着古代画工和塑工们精湛的艺术。在这个萌动的春天里,我们着实感受到了民众与艺术如此亲近着,他们也正在奔赴着一场场文化艺术的盛宴。


        艺术体验者以不断填充感官的方式来提升灵魂的活力、扩充生命的维度,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人生唯一有价值的是有活力的灵魂”,艺术家则以“仅次于上帝”的姿态为艺术体验者提供精神养料,两者之间共融、共筑着这样美好的艺术生态与生存秩序,这是人类精神依存方式中除宗教之外最为称颂的生命链。


        成立于去年10月的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综合艺术委员会,以中国美术学院杨劲松教授为主任的致力于综合材料绘画、影像、装置、实验艺术领域的专业学术团队由此建立,也正如这个春天不断萌动着并破土而出,精神抖擞并迫切着集体亮相,早早筹划成立艺委会后我省第一回在综合艺术领域的大展。


        为筹备本次展览先后召集动员会、创作作品观摩会。令人感动的是3月的创作作品观摩会,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位艺术家挤满一教室,经过4个小时的观摩与交流后,原来还为作品水准担忧的杨老师已面露喜色并满怀信心的预言了我们这样的作品在全国的分量,我这里特别要感怀的是,一个个吃鱼虾长大,低调而不张扬的江南秀才在比较注重思想与文化哲理且表现性极强的材料绘画、有主题观念的影像与装置作品创作中表现出如此的有张力、有活力,特别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更是自信而肯定。


        我们已经看到了在这一领域有这么一批艺术家在默默追求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作品呈现出对当下文化的评判,对生命质态的关切,对历史文脉的感怀是有一定思考与判断的。在材料的运用,形式语言的探究上都能表现出极大的智慧与灵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没有功利驱动,更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有些作品在追求无限自由的高度和原创风格表现方面是那样的淋漓尽致。他们尽管知道这种作品很难被官方层面的展览所接纳,但还是一意孤行。这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它是正从边缘地带向中央汇拢的一股势力。我们等待着今后会发生点什么。


        4月的甬城会格外妖娆,这批作品即将在宁波美术馆展出,我们

        凭着本真又本色的情怀端上这道不一般的艺术大餐,为艺术体验者也为自己作一次心灵的沐浴。这是一片纯静的世界,无杂质又无杂念。我们一起共赴艺术的盛宴。


        最后感谢宁波美术馆、宁波国艺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预祝展览圆满。

        2014/3/20 杭州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36(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