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画家常雁提及成长时对自己使用频率最高的标签,也正是这三个词始终像灵感泉源一般汇聚成血液供养着他的绘画创作,虽然有五年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求学的海外经验,虽然有着十多年在中国不同城市学习生活的经历,在常雁的笔触下,幼时在祁连山下与母亲在农场劳作相依的几年淳朴时光仍然是他对西北女性情感不减的题材。
“我从来不去画自己没有经历过的,没有产生感情的人、事、物。”而《祁连山下的女人》系列创作正是基于他对母爱的体验及对中国大西北农村地区母亲形象的深刻理解。她们是一群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的女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只为家庭而劳作,他们满足自己的生活,未来很远不必期许,当下很近却也无惧无求;无从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值得忧愁的,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未必就是幸福的。
在快速膨胀的中国社会里,人们陷入了一种名为“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的焦虑中。在现有的艺术创作中,有故土情怀的创造者们不断丰富着各自的故乡题材,但祁连主题始终是一片空白。一个有责任感有情怀的本土画家应该去填补这个缺口。常雁希望通过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油画创作,娓娓道来自己的成长故事,唤起更多西北地区人民的群体记忆,向更多人展现这片西北大漠中孕育了多彩文化与人物个性的美丽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