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棱镜丛林——罗依涵、梁尔亮双个展

      作者:核实中..2024-12-03 09:50:51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5)棱镜丛林——罗依涵、梁尔亮双个展

          (2/5)罗依涵,扁舟,布面综合,120×150cm,2024

          (3/5)罗依涵,哥伦比亚,布面丙烯,160×180cm,2024

          (4/5)梁尔亮,压缩经典-1号,青铜,12版,60x40x40cm,2024

          (5/5)梁尔亮,压缩经典-2号,青铜,24版,40x25x25cm,202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棱镜丛林——罗依涵、梁尔亮双个展
          展览时间:2024/12/07~2025/01/07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北京798艺术区七星东街-(又生空间)
          主办单位:又生空间
          参展艺术家:梁尔亮、罗依涵

        策展人:李熠

        棱镜丛林——罗依涵、梁尔亮双个展

        单一的射入光源通过棱镜之后变为多色的光谱,阿多诺在《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中用光的变化过程比喻社会统一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本次展览棱镜丛林以棱镜借喻艺术家作为棱镜主题对于历史、自然和人性的把握,反映在作品中;同时作品也以多角度、多色彩、多状态呈现出艺术家的主体选择。罗依涵、梁尔亮两位青年艺术家分别从风景转化和历史演绎两种角度,指涉后显像管时代,棱镜的新意涵。

        罗依涵的母题来源广泛,可以是故乡风景,可以是文学场景,也可以是心像映照。如果说在上一个展“枕中塘”,罗依涵的作品还大多从自体意识出发,多为能量的表达的话,那此次展览中呈现的作品,表现为更为成熟的图像语言。不管是水、月、镜、天,还是树、草、湖、泽,都被她超群的色彩表现力绘就成统一的迷幻丛林。丛林中透过艺术家眼球的棱镜,折射出斑斓风景。

        本次展览中,《昆虫记》《格林童话》《忧郁的热带》《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援引自文学作品,在《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一个充满力量与光芒、诱惑与魅力,弥漫南方阳光与葡萄酒香气的夏日,画家克林索尔化身李太白,与他的好友杜甫、路易、亚美尼亚占星师,一同漫游,饮酒,辩论。在夏末,用尽生命所有的燃料,完成作品。每个人物都是作者精神分裂体,都是精神棱镜折射下的镜像。诗人的迷狂,哲人的忧虑,孩童的天真。罗依涵为黑塞的精神召唤出诗意与理性、灼热与冷静交织的实体。

        相较于罗依涵作品系列变化呈现出连续的光谱特征,梁尔亮的作品系列间关系则更为隐蔽,但近期作品大多基于数字技术,将历史图像切割,还原视觉接触面,锤炼为新的组合体。他的棱镜,不以光的色彩为特征,而是捕捉光的形状。他选取的头像是写实雕塑的还原方法,但同时也在不同文化中都具有赋神的仪式身份。神有多少化身?信仰的内部是什么?世人看到的是哪个切面?疑问构成了意识的丛林。

        《压缩经典-3号》原型为1498年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梁尔亮只保留了头像部分,将圣母垂眸下的空间留白,观众替代性成为新的关怀对象。同时以青铜铸造,灰色覆面,既保留了原雕塑的单一色调纯洁性,同时又以更坚硬的材质实现历史的延续。艺术家压缩的不只是经典图示,而且是艺术品背后500余年传承中,不同时代目光对它的注视、评价与诠释,作品链接着评价的轴心,每一视角都是每一立面,勾连但非连续。

        电子屏幕作为新棱镜折射着科技变迁带来的当代性转化,此刻的青年艺术家的草稿已不再是只能以镜面反射自身,绘就的直白自画像。自然万物、历史母体都是他们的新映射,万物与“我”为一,“我”的选择,即艺术家之眼。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36(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