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瓷语”朱振洪当代陶瓷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21-11-08 13:55:53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5)“新瓷语”朱振洪当代陶瓷作品展

          (2/5)

          (3/5)

          (4/5)

          (5/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新瓷语”朱振洪当代陶瓷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11/15~2021/11/30
          展览地点:[山东]-青岛市昌乐路文化市场5号西侧四楼-(德昌阿特现代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青岛日报报业集团
          参展艺术家:朱振洪

        策 展 人:林竹

        承办单位:青岛德昌阿特文化机构 青岛鲁艺斎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中国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出现,东汉是第一个发展成熟期,并随着“使节”的外交途径输出到各个邦交国家。唐是另一个高峰,而宋的美学植入让陶瓷艺术达到了极致发展的巅峰,至明代,以五大窑为代表的各地区陶瓷艺术都已确立了各具特色的工艺和美学标准。中国瓷器,在陆、海两线“丝绸之路”的通商传播中,足迹覆盖了亚、欧、非等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也让外文有了“瓷器”与“中国”等同的称谓。因此在中国,陶瓷艺术已经具有了极其强大的美学判断标准,即从材料、火候、器型、窑变及人文审美等为基准的判断习惯。受囿于此,以陶瓷作为载体的艺术创作,其创造性的突破就显得尤其艰难。

        所幸,进入当代语境,社会的复杂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多观念植入的可能。个人对自我及社会的审视,让创作成为个体表达的喉舌,并借助作品显化。立场表达,成为我们与作品对话(或观看)的另一个判断方向。陶瓷艺术,依此向当代转型。朱振洪就是这一序列中的一个有效个案。

        第一印象中,朱振洪的作品带有一种恶搞的成分,其挪移、拼接、戏仿的手法,在从事绘画创作方面的运用并不鲜见。但是用在以陶瓷作为表达媒材上的创作,却又有了语义转译的异样性,一种夹杂着对经典、传统美学秩序的破坏和互文性。比如他的瓷板画,既有对抽像绘画视觉符号的彷绘,有生命在时空中存在的探究,也有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件的直接记录表现。通过正常陶瓷烧制的工艺流程对窑烧温度的控制,在釉变的把控性和偶然性中产生或流淌变形、或纹裂破碎的视觉图像。形成主观意图明确和观看指向含糊的表达隐晦。由此完成了作品从所指向能指转换,表达多义的过程。

        如果说朱振洪“符号”系列的瓷版画,还带着材料、工艺烧制的偶发性,并不足以看出创作者的真实态度。那么他的“无常”和“蘖”系列雕塑作品,就显得更加明确了。正如“蘖”的语义:砍掉的树上新长出的枝丫。朱振洪的这些作品,既具有传统审美意义上的经典的造型成份,但同时又进行部分的破坏和内容叠加,通过对经典的异化,形成对传统美学的意义诘问。让陶瓷艺术的表达指向从审美向问题意识转型。应合了当代人在时代的复杂性结构中,所产生的判断困惑这一精神危机。就如我们所看到的他的“讯息”系列作品,这些管道式的造型,就像穿梭于都市中无处不在的通道结构,或网络时代不知源头的密集讯息。看似无缝连接的通道,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序的堵塞和阻隔。这是艺术家对自己所处时代所做出的直接反应和提出的忧思。

        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与时代相契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形式,这是人类智慧的表征。今天的中国早已跨过了农耕文明的阶段,那么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如何创造出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首先要从思考方向开始,比如朱振洪,就是一个很有参考意义的例子。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32(s)   2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5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