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是网闻 | 沈方敏个展

      作者:核实中..2019-07-31 10:15:4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4)如是网闻 | 沈方敏个展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如是网闻 | 沈方敏个展
          展览时间:2019/08/03~2019/08/22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头条67号-(凹凸空间 )
          主办单位:凹凸空间
          参展艺术家:沈方敏

        策展:田绍池

        惟初太始,网立于一。造分屏幕,化成万物。凡网之属皆从网。

        — 改自《说文解字》对“一”的字注

        汉字的构字方式是开源的,可以跟网络比拟,是建立在部首体系上的开源构字系统,这使它成为一种高度可识别的代码。这种代码与当时的书写方式、载体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文物装置”。如:甲骨、碑碣、纸帖……来到当代,它变身屏幕化的“视听装置”。某种程度上,所有的书面和口头交流都依赖代码,经过人类自身编码的象征性字符与发声,再经由耳朵和大脑解码接收的系统。

        汉字里暗藏着华夏秘奥。汉字如何为人类提供鲜活的精神感知、思想源头、符号智慧,这是对当代汉字书写及媒介创作者面临当下时代问题的质问。网络当中的语言本身存在着一种无调性,它以技术来描绘它的效用与特征。而当它引入汉字的面貌,形体即被转换出来。这一转换过程即是将无维的网之存在状态(屏幕化)转换成有维的(象形字)汉字符号。

        所谓“如是网闻”:即是“我从网处闻得诸闻”(既是动词也是名词)。它的集成界面让它成为一个知识的源头。网闻是经验的出处,反过来网部又将这种经验转化成汉字,这样它便融进一种更深的传统语境。就好像“佛”字,是印度的概念,我们在汉传时期转译中创造了这个的字。

        艺术家沈方敏此次展览利用屏幕化的“网部”去探索汉字在网络世界的延展性,一种媒介再造的回归, 一种预定的线性溯源的探索。

        展览由五部分构成:网部字、网帖、网碑林、如是网闻组诗、键盘诗人


        艺术家自述:网部字

        某部字的出现,亦即意味这一门类体系之庞大,非为之独立设部不可。网部字,即以汉字对网络(也指代数字、虚拟)这一超级存在的构造。因此,它的开头是“惟初太始,网立于一”,而结尾,网部加屏幕的象形,即是“造分屏幕,化成万物”了。网帖,2017。“网帖”因“网部字”而生成,它是连续的屏幕摹本。


        艺术家

        沈方敏,1983年生于浙江。作品包括《负币》、《蓝牙寺》、《网部字》。皆以轻物质化的介质来统揽负重,并由此展开多维度的创作,诸如观念、装置、噪音、图形等……它们通常借用面无表情、网格主义、中置等表现形式,使作品呈现一种结构化的倾向。

        艺术家将会在2019年8月10日 晚 9 点给大家带来一场“键盘诗人”的音乐演出。


        “ 键盘诗人”

        既指我们当下在屏幕前的写作,也特指琴键,以及由它发出的乐室旋律或电脑编程。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16(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