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2017.11.09(周四)上午9:30
策展人:谢洪正
永攀新峰
朱永新
苏州画家姚新峰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画家。
大约十二三年前,因为艺术成就斐然,他从常熟县城调进了书画大家云集的苏州国画院。国画院所在的听枫园位于苏州古城中心,据说以前为清代苏州知府吴云的私家花园。园中亭馆雅洁,池石清幽,是吟诗弄墨的书斋庭园。因为分管文化的缘故,我经常来这里参加一些书画家的活动,因此也认识了新峰。他看似不善交往,话语不多,其实热情似火,待人真诚。在我眼里,他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农人,质朴简单、和风细雨、不紧不慢,却总能种出甘甜的果实,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
新峰的画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味道,清丽雅致的江南风物和欢愉烂漫的童趣图,是他最拿手的好戏。他把西方的静物画元素融入传统的中国画之中,把写意与写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他的画具有鲜明的个性。
以前更多地看到的是他的花鸟、童趣等作品,看到的是江南鱼乐、柳荫牧牛、藕塘戏鸭、夏莲倩影、扬鞭串虾等风景。细品其作,恍若走入青烟碧波般的江南。仿佛能听到耳边牧童嬉戏、鸡鸣鸭叫,闻到莲藕清甜、石榴清香,感受到鱼游脚边的自在悠闲,所有的感官一下被调动起来,对江南烟雨、儿时生活的情感一瞬间迸发而出。
今年国庆期间,新峰托朋友送来他最新的作品集《情意江南·笔墨生香》《新峰美术馆》和《中国画境学术前沿20家之姚新峰卷》等。这些作品集里的人物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艺术创作的进步,新峰不再将眼光局限于江南景物中,逐渐将题材聚焦到人物,寻求更深层次的人文关照。连接长江和太湖的“河口村”,便成为他的灵感来源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坎坷不平、灰尘满面的泥巴路旧貌换新颜,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的民房有序坐落,原住民与迁徙而来的渔民交融互通,和谐共处。江边捕鱼、田间劳作,夕阳西下,炊烟升起……这些看似平淡常见的生活场景,在新峰的笔下,成为一幅幅带着温度、生命、灵魂的作品。
进而,新峰从“河口村”走出去,走到他乡异国,用他的画笔记录他的观察与思考,那些在异国他乡访问以后的异域人物画,既融入了他对异域文化的人文感知,也体现了他对人物姿态神情的捕捉能力,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识许多艺术家。他们往往在功成名就以后就很少超越自己了。他们的艺术高峰也就停止在人生的某一个时刻。但是,新峰却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家。他有着江南才子的灵气,但是更有着永攀新峰的韧劲。他特别欣赏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句话:“灵感全然不是漂亮地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工作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作,新峰永远保持着一股年轻人般的热情和干劲,如果我们看看他这些年的艺术创作成果就会发现,他不仅没有停止创作,更没有停止创造,他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也不断地超越自我。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永攀新峰的艺术家。
(朱永新: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