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7年7月16日下午3:30分
岳海波,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委员会委员。山东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全国美展评委,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特展评委,中国美协首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评委。
那点意思——产品说明书
文/岳海波
最近画了一些小画,《浮生众相》系列和《美丽躯壳》系列,怕人看不懂,写个“产品说明书”。
其实好画是不用“说明书”的,但“坏画”可以有“说明书”。我这批新画,对我一往的“唯美”体系是带有破坏性的,故称之为坏画,不是不可。
一、去年夏天我去了英国、美国,看了很多的博物馆、美术馆,感觉中国不行,不论是造型准确性和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现实社会的表达力都不行,尤其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显得我们“力不从心”。去年秋天我又去了太原、大同、西安、芮城、洛阳,这是传统的中华文明最集中地方。天天“泡”博物馆,我觉得中国很行,行在那点意思,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那点意思存在于汉代的石刻里,唐代的陶俑里,民间的泥娃娃里,存在于中华历史的沧桑里,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去感悟。回来后就一直琢磨着那点意思。于是最近稍有暇隙就开始弄那点意思。
二、那点意思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站在河岸边,取一瓢饮。从中国画来说,有笔墨的那点意思,有造型的那点意思,有审美的那点意思,有文化理念的那点意思,我才疏学浅,确实是说不明白,但这一趟“传统文化”旅程走下来,我又确确实实感到“那点意思”的真切存在。
命里注定我不是一个“革命者”,干不了砍头的事了——尤其对自己,但我喜欢“改良”,拿不了屠刀,换个手术刀拿拿还可以,这个轻快——哪怕对自己。于是磨叽了半年多之后,终于“手术”开始,先从自己带有“学院派”的造型上下刀——手术刀。一次手术不可能利落,但毕竟下刀了,顺便说一下,我们学院派的造型能力的培养,仍自西学东进到新中国成立这些年来的努力,确实功大无比,在紧随时代发展,表现时代发展上功不可没,没说的。但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凡事有利有弊,学院派的造型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课堂模特儿的写生训练,写生能力强调的是“物象”的准确,而艺术创作强调的是“心象”的准确。
古人没有写生能力,但他可以有创作能力,因为他有造型能力。有了写生能力还不一定能创作出好作品,因为“物象”还不是“心象”。所以,有了写生能力,不一定有造型能力。我不否认通过写生能力的培养来达到造型能力的提高,问题是我们的教学注重写生能力的“写”,而忽略了造型能力的“悟”。
不怕您笑话,我带学生去博物馆,我一个展厅还没看完,有的学生已在博物馆外面的台阶上等我了(我是说“有的”)这不能怪学生,要怪,怪老师,怪我们的教学体系,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写生能力的培养上了,有大纲有单元,有课堂练习——造型能力呢?所以我们看到太多象是时装店里呆若木鸡,穿着华丽的衣服却完全没有“面目”模特儿的作品,(包括我自己)没有一点传统文化的“遗传基因”。这是不行的,这怎么能行呢。要注重造型能力的“悟”,可以到西方去“悟”,更要到“东方”去“悟”,多少也要遗传点基因吧。
好好的一个“说明书”,写乱了。《浮生众相》、《美丽躯壳》系列,先从造型对自己“改良”,尽量地按自己理解的传统艺术中的那点意思,那点有意味的形式去追求。不以“象形应物”为目的。而夸张那点趣味和意思。在笔墨上也不那么“随类赋彩”,而是随“意”赋彩。根据需要安排水墨的干湿浓淡。总之想从我所受的学院派教育中溶入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的那点“基因”,那点意思。
《浮生众相》,是想借传统的笔墨来表达我在当下的一点感受,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画家无论你画传统的,你画西方的,都无所谓,但你的作品都要和你的生活,和你生活的社会发生关系,它才有意思,它才有意义,不然表达的都是古人的意思,洋人的意思,又有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从有了《浮生众相》的想法后,我更加在意身边的生活,并在留意生活中体味生活的意思,挺好。
《美丽躯壳》系列,都不太好意思启齿——有点那个啥。记得好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红尘自有痴情者》,表达一种对美丽异性和美好的情感的本能向往。时隔多年痴情仍在,弗洛依德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所有的艺术都是人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性欲的变相渲泄。”是吗?不知道,知道的是,有的是,这是肯定的,我画《美丽躯壳》系列,有一点也可以肯定,不是别人让我画的,是我自己想画的。那就从心吧,都到了这把年纪了。
绕了一大圈,想给自己的“小手术”正名,其实真的产品说明书除了技术层面的解释之外,也都有点“正名”的意思,只是不知我这个说明书,说明白了没有。
岳海波201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