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开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教学展

      作者:核实中..2017-03-02 16:45:5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9)从一开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教学展

          (2/9)王瑞琳 《彩塑临摹》泥 2008

          (3/9)孙家钵《傅雷》石膏 2017

          (4/9)田建新《减法练习》石膏 2016

          (5/9)邹达文《罗汉》

          (6/9)屈峰《那一年》木 2011

          (7/9)孙鹏《速写》绘画 2006

          (8/9) 郭兴悦《月饼盒2》 石膏 2016

          (9/9)李展 《不说再见》香樟木 201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从一开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教学展
          展览时间:2017/03/03~2017/03/26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
          参展艺术家:李展 王瑞琳 孙家钵 田建新 邹达文 屈峰 孙鹏 仇媛媛 郭兴悦 等

        开幕时间: 2017年3月3日下午3时30分

        展览总监:吕品昌

        展览策划:孙家钵  王伟  曹庆晖(特约) 牟柏岩     李展

        “从一开始”——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教学展将于2017年3月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是工作室20年的教学回顾。此次教学展受到院系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范迪安院长特别为展览撰写了前言。

        1996年,由孙家钵教授重建并主持中央美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教学,先后有王伟、于凡、汤汉生、蔡志松、肖立、尚小风、牟柏岩、段海康、李展等多位教师在工作室授课、任教,是目前雕塑系教学延续时间最久的专业方向工作室。

        近二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面貌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美术的学院教育也随时代的发展步入快速转型期。在“变化”已然成为常态的当下,雕塑系第一工作室保持并凸显其历史延续性与教学稳定性。在中央美院雕塑系现有教学的整体结构下,第一工作室的教学定位已从当初的突破与创新转为继承学院传统与培养造型基础,教学内容更加侧重于雕塑艺术素质的培养与雕塑造型基础语言的训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第一工作室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传统和教学特点。教学中一贯遵循艺术规律,尊重学生的艺术感受。重视身教,鼓励实践,长期保持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这二十年间,一工作室共培养毕业生17届,在校生3届,前后约百余名学生从一工作室毕业,其中绝大多数仍坚持初衷,从事艺术创作至今,其中不乏佼佼者活跃于当下艺坛,可谓人才济济,且不拘一格。

        本次展览围绕教学主题展开,大体分为习作课、传统雕塑临摹、创作等三大板块,并辅以20年师生承袭图表、精品课程介绍、教学现场还原及视频播放等内容。展览学术态度严谨,作品形式多元、题材丰富,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了雕塑系一工作室20年的教学面貌和历程。

        通过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20年教学回顾”,可以展开相关的学术研讨与思考,观众能够从相对较长的时间坐标上审视中国当代学院教育的发展轨迹,探讨当代语境下学院雕塑教学“基础训练”的内涵,以及当下学院基础教学与艺术创作之关系。展览截止日期为2017年3月26日。

        活 过 二 十 年

        文/孙家钵

        上个世纪末,我正给司徒教授上课的时候,老隋找我谈话。让我接管第一工作室教学,习惯于打下手的我着实为难。老隋要求第一工作室在本土和现代上做文章,于是我请了精于当代的于凡和比较“工笔”的王伟帮忙。“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工作室重张了。

        古人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雕塑系的工作室制,并没有一条道走到黑,没几年就取消了。第一工作室的人都金属,木头,陶瓷,装置……各奔了东西。我们第一工作室主要教授传统的基础知识,现在的雕塑系有了自己的基础部学了两年,我们的基础教学还有必要存在下去吗?

        “非典”那年第一工作室又恢复了生机,我们还是教授造型能力的基础课。于凡应该开自己的工作室,我就请蔡志松来帮忙传授雕塑造型的基本功。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专心致志于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不管是人体课,还是肖像功课,都努力想让同学们提高对完整的形的认识和造能力的提高,练眼力,能看得见这个完整的形。这些就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简单而朴素。在校期间掌握了它,以后艺术之路大有可为,干什么都行。好比你要“抽象”了,没有“像”哪来的“抽”?;你要高级简化,不知道“完整的形”往哪里简?就是办班授课也有人愿来。

        我们未把创作课作为重点。既然每位艺术家各有各的感悟和想法,我们怎么能传授一种创造模式,或启发同学们找到自己的路子?我们不想束缚住他们的手脚。“现代”“当代”“民族”······任何样式都是不可以追求的。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工作室出了不少人材,真的,干什么的都有顶尖高手。

        他们鼓励我们第一工作室再接再厉,把这条道踏踏实实走下去。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31(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