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第三回]二零一七(广州)

      作者:核实中..2017-02-14 10:45:53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11)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第三回]二零一七(广州)

          (2/11)曹远平 海棠花68x68cm 纸本水墨2010年

          (3/11)李雪松《与海共舞》 290cm×540cm 纸本设色 2011

          (4/11)李云雷 秋冥44×38cm 纸本水墨 2016年

          (5/11)林蓝 《和》50x50cm 金笺水墨设色 1999年

          (6/11)林蓝 《钟爱》50x100cm 纸本设色 2003年

          (7/11)刘海勇《秋风展蔓熟乎原》 195×95cm 纸本水墨 2016年

          (8/11)许敦平 《关山飞雪》138cm×21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9/11)许晓彬 荷塘 137cm×69cm纸本设色2011年

          (10/11)阴澍雨 《池塘生春草》 58x46厘米 纸本设色 2016

          (11/11)周午生 碧盖猗风38.5x52.5cm 纸本水墨 2013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第三回]二零一七(广州)
          展览时间:2017/02/22~2017/03/12
          展览地点:[广东]-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广东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协办: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参展艺术家: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 等

        地点:广东美术馆5、6、8、9号厅

        开幕式时间:2017年2月23日上午10:30

        齐物见心展览研讨会

        时间:2017年2月23日下午14:30

        地点:广东美术馆人文图书馆会议室

        艺术家:林蓝、李云雷、许晓彬

        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

        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

        艺术总监:王绍强

        策 展 人:于洋

        展览统筹:邵珊

        策展助理:廖沙泥 熊莺

        视觉统筹:卢珊

        展场设计:李熙

        新闻推广:梁洁

        传统文人形态的写意花鸟画重在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的“造化”理念,与西方哲学对于“万物”(universe)概念的阐述相融合,增益与丰富了传统笔墨物象的内涵。通过这种以小窥大、一叶知秋的观察、描述与呈现方式,花鸟画艺术的创作理路连同其方法论,都构成了画家对于自然、对于“物”的主体化观照。

        此次在广东美术馆呈现的“齐物见心——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九人展”,即汇聚了当代中国写意花鸟南北画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70一代主流画家群体,并从一个典型而富活力的角度,揭示出写意花鸟画在当下的多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蕴含着时空跨度的展览,并天然地具有艺术地理学的趣味——从纸绢之上的笔墨丹青,到厅堂展陈的文房清玩;从北方的故园生韵,到岭南的自然风物;从传统的花卉翎毛画科,到当下的自然物象范畴……这些作品本身即蕴藏着某种穿越时空的差异性张力,使我们得以重新省思作为风格和样式的“写意”,与作为画科和题材的“花鸟”,在今日所呈显的文化深意。

        从2015年京城琉璃厂的正观美术馆,到2016年津门海河边的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再到2017年南国珠江畔的广东美术馆,自“齐物见心”(Universal Things in Mind)的理念被付诸展览实践,这一年度主题展览已来到了第三回。本次主题展希图通过林蓝、李云雷、许晓彬、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曹远平九位艺术家不同路向的探索,重审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格趣及其深层动因,重启当下对于自然、对于季节的朴素的感知,及其对世界万物的纯净观照。在这一意义上,这一主题展览依然要强调和提示的,是藉由一种精细分类的、具有当代文人情结的精英群体的风格展示,把握切实而具体的问题,呈现一个当代中国画史的典型性切片。由是,我们力求回避或祛除某种玄虚、空泛、囫囵吞枣式的“泛传统”论,并希望藉此有助于恢复我们对于一种深远而可持续的传统的感知力与鉴别力。

        更重要的在于,从九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亦可感受到以象“缘”物的多种方式。从大写意的笔墨淋漓到没骨花卉的精审雅趣,再到工写结合的色彩之舞,笔墨形态上的“收”与“放”、情绪寄寓的“隐”与“显”之间,对于自然世界与“自我”关系的感知,及由此启导出的更为玄远深闳的思考,最终凝结于笔端的物象。“物”借“象”而超越了语言,那是对于“写意”的画理探研,也是对于自在之“物”的哲学追问。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34(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