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时间:2016年3月20日 14:00
策展人:昝文娟
学术主持:吴永强
由二酉山房、华侨城·东岸、华侨城·创想中心主办,天府画派促进会支持的“2016年度二酉山房油画展——风景的协奏”将于3月20日下午14:00在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交大立交欢乐谷旁的华侨城·创想中心开幕。
据悉,此次展览汇集了33位成都本土画家的精美风景作品,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结束,欢迎朋友们届时前往参观。
风景的协奏——观“2016二酉山房油画邀请展” (文/吴永强,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举办的“2016二酉山房油画邀请展”汇集了30余位成都本土画家的作品。在他们中间,一部分是由策展人、二酉山房以及二酉山房油画院执行院长唐悟刚先生邀请来的画家,另一部分是二酉山房油画院报名参展的画家。倘若这些来源值得重视,本次展览就有了四个声部,所以我把它取名为“风景的协奏”。既然叫做风景的协奏,想必展出的作品都应该是风景画了。可是观众们一定自具慧眼,能够看出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并不符合我们已经习惯的“风景画”概念,例如对室内景象、静物、花卉和人物的描绘,这时,我们就需要到画面构成情境上来寻找理由了。或者请允许我用一个不高明的说辞来加以狡辩,说它们是心灵的风景,这一来,咱这协奏曲又只得多出一个声部了。
不过,风景画的确在今天的展场上占据了压倒优势的份额。而且,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直言不讳的写生感,其中所透露的,是艺术家重返自然的消息。如果写生不仅是一种作画方式,也是一种体验方式甚至于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就将在此见出艺术家们当下生活的一种新趋势。这样,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就不但能读到关于风景的叙事,而且能读到关于艺术家身体的叙事,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文字和图像的纠缠,走出画室,兀自在阳光和空气中呼吸。于是魅力从这些画面中产生了,我们听到了大自然的乐章,嗅到了人的气息。而寻踪问迹,我们见到了由油画手段弹奏出的曲调,用画布、颜料和线面形色汇成的协奏。它们时而欣喜,时而沉郁;时而狂放,时而安详;时而向人世间的荣华发出询问。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可能会暂时忘掉创作者来自何方,忘掉所谓“当代性”的观念纠结,因为一幅幅活的画面已是自足的世界。它们悲喜着,思想着,使我们流连忘返,令我们忘掉自身。我们被重新告知,画首先是画,先要感动眼睛,方能触动心曲。
如果我们可以把风景画作为一个修辞,来归并今天的作品,那么重提自然、风景和风景画的关系就是必要的了。英国当代美术史家马尔肯?安德鲁斯区分了三者的界限。他指出,自然独立于人的感知之外,风景是人对自然感知的结果,而风景画则是艺术家处理风景所致。其中经历了一个双重否定的过程:第一重是对物质自然的否定,第二重是对感知自然的否定。随着客观的、自然的分量逐渐弱化,主观的、心灵的色彩越来越浓厚。恰好,今天的这些作品就可以作为解析这个过程的标本,那就是客体性的隐退和主体性的生成。这些作品——包括静物的风景、身体的风景和花的风景在内——让我们见到了相伴生命岁月的“有我之境”。即使只见草木,不睹人迹,也令人感到流年似水;即使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也让人应接到生命的温度。它们祛除了物的表象和肉身的遮蔽,曝露了存在的真理和艺术的意义。
在这些作品面前,我们能够见到被遗忘在室内的物品,见到野外充满繁殖力的花房,见到密集的丛林、天地的角落和时空的边缘。有时,我们能够目睹天的塌陷、地的冲撞和物的倾轧;有时仿佛穿越时光,重返鸿蒙,体验到无底的沉落,感受到云端的寥廓;我们有时会听见深海中鱼的呼吸;有时会看见暗夜中微光的幽冥。
当我们自感濒临无限、处于绝境时,转瞬间又好似瞥见天堂的梦影;当我们自以为离开人群、走了很远时,回眸间却满眼是滚滚红尘和放不下的心事。有时,我们分不清自然丘壑与古画中的山水,只感到现实的粗暴与梦中的雅逸在画中狭路相逢。在其对视的目光中,漂浮着旧梦的残片,夹带着伤害、疼痛和对疼痛的迷恋,直至从时间的伤痕中奏出挽歌并捕捉到诗意。有时,人的形象被构成了画中的风景,生命的躯体被流放于陌境,让人见之绕不开对荒诞的询问。这时,自然的丛林,反照出在无意义中追索意义的镜像……
尽管每一位画家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视觉风格,但当我们从今天展场上走过,却明显地感到一股风的气息,无论它们是光影浮动,是雾霭弥漫,还是精灵起舞。那是一副久在樊笼的身体在把自己放归原野时所沐浴到的风,浑身充满了放浪的憧憬。这是有色彩、有声音、有温度、有质感的风,映照着昼夜的阴晴、朝夕的霞光,吹奏着万物的笙箫,映现着春的萌动、秋的萧瑟和冬的酷寒,传递了天地入梦时的呢喃、醒来时的歌唱。这风,遵循着事物生长的肌理,表征了手与心的默契,同时粘带着泥土的味道,回荡着大地上生灵的脉动。借着风势,我们分享到大地无言的沉思,见证了短暂的生命在无常世界中瞥见的瞬间和看不见的永恒。趁着这股风势,我们也似乎见识到了中国当代绘画目前产生的又一种趋势,那便是追踪文脉,再续前缘,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开掘创造力的源泉,从而洞见艺术的奥秘。它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阅尽沧桑之后的一次新的领悟,其结果是洗尽尘滓,独存孤迥。在这些生机勃发的作品中,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中国式灵韵,体现了传统文化奉献给今日中国艺术家的厚实的赠礼。它同时见证出,当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化不再被阻隔于艺术家的经验之外,中国当代艺术就将脱离文化身份的迷乱,获得自主的生机。
重返自然、重返传统与重返画面,好像是一股趋势的三个流向,其结果是放下惺惺作态的“观念”,回到画面本身去行使画家的权利。我们愿以本次展览为艺术家们将绘画还原为绘画的努力作证,并提醒来宾们更多地关注这些作品的绘画价值,而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遮蔽其视觉魅力。不过同时,要是我们就这样认为今天这些参展作品是在故意排斥观念,则可能滑向另一个误区。我愿意相信,对这些画家来说,观念不过是创作者对艺术的基本看法,就好比人体上的器官,不必时刻念叨,就能自动地发挥作用。只不过当各种冒名“观念”的势力密密匝匝地挤占着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地、蒙蔽着人们的眼睛之时,所谓“观念”,便需要重新发现、建构和确认。这同时可指出他们为什么要再次返回大自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由所在。
2015年12月4日 于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