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漏痕——形式的承载

      作者:核实中..2012-02-13 08:50:2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5)

          (2/5)

          (3/5)

          (4/5)

          (5/5)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屋漏痕——形式的承载
          展览时间:2012/01/13~2012/02/12
          展览地点:[浙江]-浙江美术馆 -()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 unmask 王光乐 王迈 王俊 韦嘉 仇晓飞 刘韡 李青 李晖 李昌龙 李威 陈彧君 吴俊勇 邵文欢 杨心广 赵弥 曹斐 彭薇 俸正泉 屠宏涛 薛峰

          “屋漏痕——形式的承载”是一个有着独特美学视角与学术意义的当代艺术展。它不是一个演绎书法的展览,而是一个以代表中国文化核心的精神意象来解构深藏于当代艺术中思维体系的展览。
          
          “屋漏痕”的概念意指雨滴在墙上而形成自然曲折的痕迹。其语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印印泥”,如同禅宗的公案一般,是学书者以自然意象参证了悟的用笔方法。因而,“屋漏痕”以其凝重自然的形式,承载了主题的力量,语言及过程与内容合为一体自然意象。《庄子·齐物论》曰:“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意谓以自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于是“屋漏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书法痕迹概念,而是蕴藏着中国书法“意象入书”的笔墨系统,喻示着中国艺术“道法自然”的观念形态,更彰显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精神归宿。
          
          于是,这个展览不是寻找传统艺术及技法在当代艺术中的痕迹并加以佐证,亦非中国的当代艺术必须依据传统之象,或极具中国元素的符号化诠释,而是试图沟通当代艺术与传统之“道”的精神隔膜,从中国当代艺术中挖掘中国最核心的精神元素,从强大的西方语境中隔离出来,重新使我们建立与传统艺术之“道”的意识联结。
          
          展览以一个独特的学术视角与路径,来看待我们在时代中的艺术创造,来反省当代艺术与文化的得失。这样就使我们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观察视域,有助于我们更为理性的看待艺术作品由内至外、从形式到主题的精神归旨,判断艺术的最本真的涵义。这也是这次展览的一个重要启示。
          
          此次参展的21位艺术家,都是70后生人,具有学院背景,接受过经典绘画的滋养和严谨的系统技法训练;然而在创作上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绘画的观念、材质和表现手法上显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在对前人经验的承中之变与变中之承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积极的意义和智慧,在当代艺术领域已渐露头角。我们希望这次展览活动,为当代艺术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文本,来共同探讨传统精神与当代艺术联结的重要命题。
          
          马锋辉
          
          2011年12月20日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18(s)   2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