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唐代佛头”现身泰国文促会
    2. 每年4月13日至15日是泰国传统新年宋干节,也称泼水节,是泰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4月12日,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更好的开展民间外交,向中泰金色50年献礼。宜兴市金石传拓研究会会长朱卫刚博士率团远赴泰国,将宜兴紫砂壶与“唐代佛头”高浮雕全形拓作品作为礼物馈赠给泰国中华文化促进会,泰国文促会会长、泰国前国会主席、前副总理颇钦·蓬拉军博士深表感谢,表达了对宜兴紫砂文化金石传拓艺术的喜欢以及对从事中国传统手工艺匠人们的由衷敬意! 传拓——古代“存真术”,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 [详细...]
      2025/04/13 11:10:17 来源:中国紫砂艺术网 编辑:静愚
    1. 以AI为支点 撬动美育无限可能
    2. 人工智能技术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美术教育生态。从课堂实践到跨学科创新,从技能传授到人文素养培育,AI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边界,更催生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AI浪潮下,美术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机遇之下是否有隐忧? AI融入课堂,传统教学玩出新花样 “以前在课本上看《步辇图》只能看到静止的画面,今天通过AI对话系统,我竟然和画里的吐蕃 [详细...]
      2025/04/13 10:59: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美术教育,借AI之力谋新篇
    2. “Look in my eyes, tell me why!”唐伯虎在屏幕上挑眉发问,王羲之在直播间激情开麦……最近,“老祖宗在线怼人” 的视频火爆全网。借助AI,包括书画家在内的众多历史名人纷纷“复活”,带着岁月沉淀,操着网络热梗,和现代人唠得火热。这股复古潮可不只是图个乐,它也悄然给美术教育递上一把创新钥匙,解锁诸多可能。正如网友调侃:“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大脑。” 顺着这股AI带来的创新之风稍作观察,不难发现,AI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资源。过去,学生接触艺术作品受限于书本上有限的资料。如今,依托AI图像生成技术,即使是受损严重的文物 [详细...]
      2025/04/13 10:54: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何物》:墨色阶梯间的交响
    2. 《何物》由同一开本、两个不同翻阅方向的部分组成。    【书衣之美】    “那些‘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日常之物,越来越让我着迷,享受描绘日常的这份安静,挺好。”在这本名为《何物》的书中,收录了独立策展人何明精细的器物绘画。书中所绘器物都是他家中购置的日用老物件,每幅作品辅以简短的字句,书写着作者的所思所感,揭示了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个人记忆。该书由设计师赵清担纲装帧设计, [详细...]
      2025/04/13 10:46:15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山林胜景皆入画境——画家笔下的北京“三山五园”
    2.    【览事速递】    春光明媚,漫步山川,行走园林,目力所及皆是画境。   画家如何表现山林胜景?正在北京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展出的“京西揽胜——北京画院艺术家笔下的三山五园展”上,观众可以寻赏画中佳境,品味笔墨丹青中的古景新韵。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包括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皇家赐 [详细...]
      2025/04/13 10:42:5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把生活的感动讲出来——百年黄胄的艺术人生
    2.    【览事速递】    人们常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提起黄胄,很多人会想到那些憨态可掬、活灵活现的毛驴,他画的毛驴可谓臻于化境。然而黄胄说,自己是人物画家,画毛驴只是为了练笔墨。   广东美术馆新馆正在举办的“百年黄胄:把生活的感动讲出来”大型纪念展上,观众可以大饱眼福——不仅能够看到画家笔下载歌载舞的人群、策马驰骋的少年、辛勤劳作的农民,也能够看到稚拙的鸡 [详细...]
      2025/04/13 10:40:4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从西汉《神乌傅》看简草的艺术特质与当代价值
    2. 汉简《神乌傅》(局部)   在东海之滨沉睡两千余年的尹湾汉简,于1993年出土。其中《神乌傅》简册,在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双重价值。这件书写于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墨迹,其内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完整汉赋实物,其“简草”书体更印证了中国书法从篆隶向章草演变的历史进程。   “简草”既非纯粹的古隶俗 [详细...]
      2025/04/13 10:37:5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写形只是手段 写神才是目的——关于素描与中国画发展问题的思考
    2. 粒粒皆辛苦(中国画)方增先   西方素描法自20世纪初被引入中国,在中国画的革新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人对素描的学习与技法融合,映射着中国画近代的发展历程。如今,高校中国画专业依旧普遍将素描作为招生考试科目之一。中国画教育是否需要素描?我们又能否从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出发,针对当前学院制中国画人才培养现状, [详细...]
      2025/04/13 10:35:0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心系桃李 情志丹青 绘写山河
    2. 秦岭 武当瑞雪 200×240cm 水墨纸本 2024年 2025年4月13日,“情志丹青——秦岭教授师生作品展”开幕式将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当天也是湖北美术学院建校105周年纪念日,学校以师生作品展为窗口展示学校人才培养,创作成果、社会服务和美育传播的成果。 秦岭老师1991年进入湖北美术学院担任中国画教师,教学、写生、科研、创作几十年如一日。秦岭老师用一份沉甸甸、高质量的创 [详细...]
      2025/04/13 10:14:39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丽水中游——骆献跃水彩新作欣赏
    2. 骆献跃 丽水通济堰 57×38cm 水彩画   值此天地气交、草木萌动之际,“丽水中游——骆献跃水彩新作展”于瓯江之畔的古堰画乡艺术中心徐徐展开。   骆献跃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古训,其水彩艺术结合了中西方艺术的技法用笔,远观写实,近看写意。本次展出的百余幅水彩精品,堪称一部流动的《丽水风物志》。观其《瓯江帆影》,晨雾氤氲处有深远之思,桅樯林立间得平远之趣,云山掩映中显高远之 [详细...]
      2025/04/13 10:14:36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