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艺术思想-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杨参军手记:寻找体验的真实
    2. 一、窗外的困惑1995年秋 画画真是个烦心的事。 自从上月从巴黎归来,我已很久不愿拿画笔了。显然,原有的创作模式对我已失去了兴趣,我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漫无目标地审视眼前的图景,尝试遗忘先前早已熟知的作画方式,并试图发现某种新的可能。 我拿起画笔开始描绘窗外的风景,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景色很平凡,也很难激起我描绘的热情。我不知从哪画起,甚至不知为何画它,也许这只是我为了拒绝重回原有的作画模式而又必须打发无聊时光的一种姿态吧。然而,巴黎之行也确实让我从贾克梅蒂等描绘视觉真实的艺术作品中深切感受到看的意义。我看到了什么?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一种经验左右了我的眼睛,除了那些 [详细...]
      2012/07/18 10:07: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杨参军:如何避免图像化的概念化倾向
    2.  杨参军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首先谈了他个人的一些感受“我觉得吾土吾民这个展览,其实从第一站我们的构思开始,就希望能够做一点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把我们每一个片区这些年的油画创作做一个梳理,这个梳理我觉得是富有比较深刻的内涵的,同时也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也许今天我们看这个工作很平淡,但是说不定在未来若干年之后它会逐渐地散发出它的价值,尽管这些工作是最基础的,非常繁杂。这是我这两年跑西北,来东北,包括还要到其它地方的一个切身的感受。”   紧接着他指出今天油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图像化,如何避免图像化的概念化倾向。强调以宏大的视野和胸襟思考如何避免图像的概念化倾向,重新 [详细...]
      2012/07/17 14:29: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有感于南溪的近期水墨画
    2. 南溪近期所画“墨点系列”,已由他早年追寻传统山水境界转向了探求当代水墨话语之境。南溪多年国内外二地的生活方式与大文化的背景造就了他的艺术体验所形成的独特的水墨语境。如果说南溪以二十几年所探索的山水笔墨结构为他架构了以笔墨符号的秩序性来传达他对当代文化的体验与认识,不如说他仍是一位迷恋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追寻者。庄子由技讲道的理念深深影响着南溪的探索,南溪崇敬于范宽忠厚式的山水,千点万点塑造出温柔敦厚的半壁江山,忠实于王蒙心远地偏的千皴万皴 [详细...]
      2012/06/18 16:49: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生活似群山,情似溪流
    2. 夏日和朋友们常去湖中游泳,炎热的太阳逼得我们爬出水面,匿形树下,树影洒在身上的斑点,让人觉得挺有意趣。傍晚也到水里去,湖面被我们泛起的浪波映出夕阳的余色,一层暖,一层冷,柔和极了。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股情绪在画面上绕来绕去,似乎也有些光的意味,可总是不自然,无奈只好搁浅了。隔些日子,在一次作画中,偶然发现水滴在纸面上再敷墨色呈现出一个斑点,这个瞬间使我一下想到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光点上。由此而引出了日后一系列的带有光感的画面。这个简单的现象在 [详细...]
      2012/06/18 16:46: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金蔷薇的浮想
    2.  丁亥夏日,应“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之邀,作为嘉宾赴芜湖参加“城市故事”的现场拍摄。文化委员会的何向阳主任介绍我认识了周非先生,他送来了一叠书稿《一个城市的叙述》,足有十多公分厚,搁在桌上远远看去,像古城遗址上的一块基石,我感受到它的沉重和沉淀。   他在书中谈到,芜湖古称“鸠兹”,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名句。继而,他又在书中希望,诗中描写的古老而优美的故事就发生在芜湖,从而圆了“鸠兹”之名的由来。这固然是文人的浪漫,可我却分明看到了周非先生对家乡的爱恋,犹如古代的君子,恋着那风姿绰约的淑女。 [详细...]
      2011/10/11 15:52:5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梦回芜湖
    2.  离开芜湖已有七个年头了,虽多有返乡之举,但那镜湖边拂面的柳丝,长江边的塔影,消逝殆尽的十里古长街,却常常翩然入梦……,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怀促成我组了这期稿件。   读朋友的来稿,让我又一次神游了故乡,仿佛在品一杯醇醇的绿茶。芜湖这座江畔古城,在历史上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但我觉得更为自豪的是,闻名世界的长江就在她的身旁。   从农村回到城市在芜湖东方红中学(现芜湖三中)任中学教师摄于青弋江边1972年   我从小生活在江边,看朝阳下翻滚的金色波澜;看张着棕色巨帆的船只轻轻地滑过水面;听船工忽嘹亮 [详细...]
      2011/10/11 15:51: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我和《西递村》
    2. 徽州,古称新安,位于中国安徽南部,山川风光灵秀。早在东晋之初,巨室旺族聚居其间,唐宋之后更为繁荣,到了明清二代,显贵商贾日见其多,商业兴盛,藏镪有至百万者不乏其人,因而有无商不徽之说。 商人致富后,买官赂爵,回家修祠堂,建宅第,立牌坊,兴学堂,光宗耀祖,从而使徽州成为我国历史上明清二代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仅歙县一地明代建筑就有三百多处,古牌坊四十余座。而黄山脚下的黟县更是以其周围的西递村、际联乡、南屏村等古建筑群而闻名遐迩。   我和“西递村”以及皖南古建筑结下不解之缘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或者应该说更久远一些,因为我从童年时代起,就一直生活在这样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中,那些木雕的窗户, [详细...]
      2011/10/11 15:51:1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先锋艺术的人文关怀
    2.   去年岁未,我曾有幸观看了孟京辉先生的实验话剧《恋爱的犀牛》,这部剧颇为先锋样式的情感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大幕已经落下,孟先生随意而亲切地邀请愿意留下的观众和编导、演员对话,并称此为演出反馈。我原以为对这样颇为另类,颇为先锋的作品能够驻足者一定寥寥,谁知观众黑压压地坐了大半场。时间已经很晚了,剧场里很安静,没有耀眼的灯光,没有高高举起的摄像机,更没有拿着采访机蜂拥的记者。一切是那样的平凡、朴实,观众和作者贴得那么近,话语间流淌的是心灵的感应,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动人的场面了,尤其是对于先锋艺术而言,面对此情此景我甚至颇为激动,激动于艺术作品唤起的人文热情,激动于人们拥抱精神家 [详细...]
      2011/10/11 15:49:2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艺术人生
    2.  父亲引领我进入绘画   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体历都是和他从小的成长经历分不开的,甚至儿时的一些经历,会为以后的创作在个性上形成一种定格和扩延。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我二、三岁时,家里庭院中有块石头,我见了它总是要去搬动它,乐此不疲,这也许就预示了我与身俱来的对事物的执着,对知识的探求。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父亲名应行、字为之,解放前是南京《新江苏报》副刊主编,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书画,抗战时走上街头演过活报剧。母亲程容因是一位教师。尽管九个孩子,生活极度艰苦,但他们从没放弃过对孩子们的教育,学龄前,我们兄弟姐妹都是从父亲这里接受的国文启蒙和艺术启蒙。我四岁时, [详细...]
      2011/10/11 15:48: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在中央美院学习时期
    2.   到了中央美院,我首先找到刘建,因为他是唯一的一个老乡。美院其实很小,我们进修生住在校外一所中学里。85、86正是中国新潮美术如火如荼的时候,各地来学习的学生很多,进修生好多都已经上过大学,实际上相当于研究生,来的都有大学文凭,而且是留校做老师的,像我这样没有进过大学的人是极个别的,刘建是芜湖的版画作者,在芜湖时,我从文联工作出发,每一次都把他作为重点作者扶持,因为他的版画在青年人中确实刻得很好,他调出来脱产创作都是我亲自到他当时工作的工厂里给他办的,我对他很好的。可是我找到他时,他一脸冰冷,几乎不认识我。我很直,我说你怎么搞的,他一直哼哼的敷衍。他睡在一个上铺,下铺是空的,我就把箱子往下铺 [详细...]
      2011/10/11 15:45: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42(s)   8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