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澳洲画廊参展牵线搭桥(作者:邱家和)
    2.  此次来上海参加两个艺术博览会的有众多外国画廊,如澳大利亚参加上海艺博会的,就有汀榭德画廊(Tin Shed Gallery),库巴斯特画廊(Cubaust Gallery), 查尔斯画廊(The Charles Gallery)三家,参加“上海当代”的有Sutton Gallery一家画廊。主掌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商务处的副总领事芮济圣向记者透露,这些画廊的参展离不开总领事馆的努力。   他说:“这是澳大利亚的画廊第4年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第2年参加‘上海当代’,我们总领事馆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帮助更多的澳大利亚艺术家和画廊在上海举办展览。而上海艺博会、‘上海当代’受到上海政府 [详细...]
      2009/11/10 15:09:30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黄永玉 我是最讨厌艺术市场的
    2. 把艺术弄成商品摆到市场上,在那里不要脸地叫,嚷着把价提高,我绝对不参加这些事,但别人把我的画拿去卖我没有办法   黄永玉坐在万荷堂整块花梨木制成的巨大卧榻上,翻看最近一期蒋友柏做封面的《南方人物周刊》,仿佛翻开远年记忆。   “我认识蒋经国和他的儿女,也认识章亚若。”再仔细端详了一下蒋友柏,黄永玉轻声赞叹:“像,像他太爷爷。漂亮啊,很漂亮。”   这是8月28日的北京通州,初秋悄至的万荷堂荷花已谢,莲蓬兀自挺立于层层荷叶之上。院子里的狗、猫、鹦鹉等动物们都平静地呆着,四下里一片宁谧。   黄永玉叼着烟斗,不时划着几根火柴,沉沐在午后透窗 [详细...]
      2009/11/10 15:08: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策展人乌卡尔:陶瓷,晚年毕加索的最爱(作者:刘莉芳)
    2. 陶瓷:晚年毕加索的最爱   毕加索在将近67 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陶瓷作品。他的美名和权威使其陶瓷作品取得了美学成就和名声,并被摆在他创作的所有艺术品之列。 8 月29 日至10 月31 日,毕加索的28 件陶瓷作品、10 幅蚀刻画和6 本插画书,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其中的陶瓷作品均是首次来华。   毕加索一生创作风格多变,创作时期可以划分为7个之多。有个简单的划分方法,就是用他令人眼花缭乱的私生活来分。毕加索本人也认可这种分法,他说过:“你猜我为什么把我做的一切都标明日期?因为光认识艺术家的作品还不够,人们必须知道他何时、为什么、在何种条件下创作。”很 [详细...]
      2009/11/10 15:08:01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佳士得集团中国业务拓展总监汪洁专访
    2. 蒋伟:汪洁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到雅昌艺术网来做客。我首先恭喜您就任佳士得拍卖公司中国业务拓展总监。我想您从业14年以来,应该讲这次角色转换引起了业界很大的关注,我看报道有很多,您对这次角色的转换是怎么来看待的?   汪洁:因为我主要是想突破一下自己,在一个公司呆得比较久,就想再学一些新的东西。   蒋伟:以前我看您更多的是一些行政工作比较多,像海关、报关、展览这些工作比较多,现在这个工作直接明确的就是业务拓展总监,这个转换您是怎么看待的?   汪洁: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我原来负责的比较全面,现在根据我的强项,因为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就 [详细...]
      2009/11/10 15:07:23 来源:雅昌艺术网 编辑:杨小薇
    1. 名画家刘小东为什么画名模林志玲
    2. 画家刘小东、名模林志玲,两个似乎根本不搭界的人,其共同点就是曾经或正在从事美术,还有就是“当红”。不久前,刘小东在广州为这位台湾美女画了一幅肖像,目前该作品已经由一家法国画廊收购后赠送给广东美术馆。 刘小东说,画美女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美术馆机制的健康发展。 刘小东为林志玲画肖像 去年得到信息后,记者马上致电刘小东。电话那边的他,声音略带沙哑,满是疲惫,他说自己人在广州,正在应邀做一个讲座,答应第二天接受电话采访。按照约定的时间再次打去电话时,刘小东已经回到北京,可能因为睡了一个饱觉,精神明显好了许多。 去年12月19日,应广东美术馆邀 [详细...]
      2009/11/10 15:04:40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海派书画及书画家与豫园的情结
    2.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亦是“海上画派”的发祥之地。 清末的上海,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书画家蜂拥而至,在“十里洋场”施展自己的身手,使原先几乎无“画坛”可言的上海,迅速成为全国画坛的重镇。而豫园因其在上海特有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成为书画家们云集之地。任伯年初到上海即寄寓于豫园的飞丹阁,吴昌硕更是长时期在豫园进行书画创作。其他如高邕、钱慧安、蒲华、胡公寿、杨逸、王震等海上画派的先辈名家,无一不与豫园结下过翰墨姻缘。 清末民初上海的书画家喜好结社,这既是联谊的需要,也是商业的需要,而当时上 [详细...]
      2009/11/10 14:58:55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关于中国书画市场形势、书画艺术的价值、字画鉴定等问题
    2. 程向华答《大众网》记者问 2006年 11 月1日,山东省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程向华就当前中国书画市场形势、书画艺术的价值、名家字画等问题,接受了《大众网》的记者采访。 记 者:程主任,请问当前中国书画市场的形势如何? 程向华:中国当前书画市场的形势是这样的:一方面书画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高中低档次的字画需求年年增加。尤其是高中档的字画需求量市场缺口比较大。现在,国家级、省级书画团体负责人的字画市场上很难买到,尤其是国内几个比较著名的书画家的作品,市场上越来越稀少,求购十分困难。这就造成了高仿作品、假冒作品充斥市场。有些仿品 [详细...]
      2009/11/10 14:56:33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想要恢复个人状态 陈丹青:不能安静地离开
    2. 2007年年初,陈丹青的私事又一次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 1月16日,“陈丹青真的离开清华”的消息被挂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两年前的事件再次重演:2005年年初,画家陈丹青新书《退步集》问世,书中收录他2004年10月给清华校方的辞职信。由于他在报告中尖锐地批评了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私人化的辞职成了社会话题。 尽管陈丹青一再表明自己与学校同事、学生相处良好,辞职是出于个人对体制的不适应。可是“教育体制”、“清华大学”,这两个公众关注热点中的热点还是把陈丹青冲到风口浪尖上。陈丹青“愤中”的形象深入人心。采访的,谈心的,要解决问题的,找陈丹青的人数不胜数。与他相熟的朋友说,平均算下来 [详细...]
      2009/11/10 14:54:07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吴冠中:道是平淡,却见浓艳
    2. 在2004年出版《画外音》之后,山东画报出版社相继又推出了《文心独白》和《画里阴晴》两本书,就此,我们看到了吴冠中文集一个相对清晰的格局。作为画家,如此倾心于文字,原本是一件带着冒险精神的事。毕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与文字的表达方式有些许杌陧之处。但吴冠中却以他丰沛的艺术精神,看似率性实则轻灵地驾驭了这种表达方式,并使散文创作成为其整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写作也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而吴冠中又有一颗如此奔放的灵魂,绘画固然能容纳下他的笔墨,又怎能写尽他的心胸呢? 书中的文字尽管来处不一,却都有一种“回望”的立场。这一回首,便是刹那芳华。即便是国立艺专时同窗的奋发青年,待提笔时已是两鬓斑白; [详细...]
      2009/11/10 14:32:56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1. 李象群:要解放全人类 最终还是要先解放自己(作者:李象群)
    2. 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先生的的作品《堆云?堆雪》展览过程中被观众投诉。展览方用白方巾遮在半裸女性雕塑私处,引起媒体与观众的普遍关注。就此事访问了这件雕塑作品的作者李象群先生。访问开始李象群先生就表达了他对此事件的一连串的发问,他认为这个事件本身并不仅仅是放上一块布这么简单的现象。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从艺术教育到当代艺术语言的接受。从官本位到主旋律作品等角度来了解这个事件的背后。笔者以为这件作品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并不是仅仅是艺术艺术语言的问题。另外还有对道德底线判断的问题。更多牵连的是文化问题。李象群先生在谈及作品 [详细...]
      2009/11/10 14:23:58 来源:网络 编辑:杨小薇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5811
    memory 3.18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