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石刻艺术品:门墩
    2.   门墩,又称门座或门台,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的门槛、门框和门扇的石头。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四合院大门外的门墩有方有圆。方门墩叫“门枕石”,圆门墩称之为“抱鼓石”。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出确切的回答。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四合院形成和早期就开始使用了。现在见到的门墩,就是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而出来的。   公元1100年以后,有的人为了使门墩更加引人注目,把门枕石的外侧部分做高,又在它的各个面都雕上了装饰性的线条和丰富的图案。随着门枕 [详细...]
      2010/01/19 15:58: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绿松石雕亦珍贵
    2. 绿松石是一种古老的宝石,不仅可制作项链、戒面、圆珠等饰品,而且还可以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绿松石,亦叫松石,俗称松耳,在我国元代叫襄阳甸子或荆州玉,国外亦名土耳其玉,因其形状像松果而得名。绿松石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除邪祛灾、有好运和吉祥的象征,在珠宝界被誉为“成功之石”。 绿松石主要产地在伊朗、埃及、前苏联、美国以及我国的湖北、陕西和新疆等地,其中湖北的绿松石最负盛名。据地质学家分析,绿松石成因于寒武系地层,由地表水渗到岩石中,溶解了淋滤岩石的铜、铝、磷等元素,在裂隙中沉淀而成。莫氏硬度5-6级,具蜡状光泽,多呈绿色、灰绿色、黄绿色与苹 [详细...]
      2010/01/19 15:58: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我国石雕艺术概述
    2.   我国石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品种繁多,就石雕而言,这些雕刻品大多为无名石匠所作。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流传至今。它表现了民间工艺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刨造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人价值。   石雕王要是指以花岗石、大理石、叶蜡百等天然石料,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技法雕刻成的各种艺术品和实用品。   从其用途上看,一是用于建筑构件和装饰,如台基、柱础、栏杆、牌坊、石狮、石人、石兽及拴马柱等。二是为宗教服务的神佛造像,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三是供室内陈设的欣赏品和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案头摆件、砚台及蒜臼、 [详细...]
      2010/01/19 15:58: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生生不息-石雕文化
    2.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置身于莒南的石雕长廓,宛如进入艺术的宫殿,那庄重肃穆的石灯墓铭,那惟妙惟肖的假人神佛,那千姿百态的花卉鸟兽,那美不胜收的山水风景,一件件古朴、典雅;刻刀雕琢处,忽开忽阖,忽缓忽急,忽实忽虚,农民艺术家们曲折萦绕地将时代风采与艺术抒情的意境凝结在石头上。   莒南石雕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莒南就有了雕石、刻石、磨石的萌芽。如国家二级文物“段石锛”,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国家三级文物“石磨棒”,距今大约3600年左右。以上出土文物虽年代久远,但件件雕琢细腻。被《中国绘画集》所收录的汉画像&ld [详细...]
      2010/01/19 15:57: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画像砖、砖雕
    2. 画像砖 古代建筑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图像砖,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又是一种室内装饰画。战国已有生产,秦代有所发展,两汉为盛期,以后渐减少。表现形式为阳刻线条、阳刻平面、浅浮雕等相结合;一般用木模压制,亦有直接刻在砖上,有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长方形等几种,多数每砖为一幅画面,亦有上下分二个画面的。内容有割禾、制盐、采莲、弋射,以及饮宴、歌舞、百戏、车马出巡、神仙故事等。构图富于变化,造型简练生动。画像砖大都发现于四川的东汉墓中。河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南朝墓中也有发现,但多用小砖拼成一个画面,内容多人物和装饰图案等。后代园林建筑等也用画像砖,大都是浮雕和圆雕的结合。 砖 雕 一种民间雕刻工艺美 [详细...]
      2010/01/19 15:57: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敦煌泥塑
    2. 敦煌泥塑历史:魏晋南北朝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采的壁画而成为敦煌艺术中的耀眼部分,但就石窟艺术而言,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整体,其中雕塑部分由于是佛教供奉的主要神灵,在石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因而是石窟艺术的主题。莫高窟因系沙砾性岩石,质地疏松,不宜雕凿,所以佛像多为敷彩泥塑。保存到现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彩塑约729个,其中“影塑”456个。从造型风格的变化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孝文帝太和改制为界线。改制前的作品风格较多地保留有外来佛像艺术的痕迹;改制后的佛像造型更多地受中原“秀骨清像”艺术风格的影响。 [详细...]
      2010/01/19 15:56: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陵墓石刻
    2.  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献、昭二陵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题材与乾陵以后的16陵迥然不同,献陵的四门各有一对石虎,内城南门之南有石犀和石华表各一对。昭陵由于山南地形险阻,石刻群均集中在陵北山后的司马门内,有唐高宗永徽年间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东西两庑还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 狮子;② 石人石马和马夫;③ 翼兽和北门六马;④ “蕃酋”像;⑤ 华表;⑥ 碑石、无字碑和述 [详细...]
      2010/01/19 15:54: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石刻艺术
    2. 战国刻花石板 战国刻花石板中的珍品。1974-1978年,河北平山中山国墓葬出土。长45厘米、宽40.2厘米,由许多小石板拼连而成,四角有钉孔;边缘装饰一周涡纹,内刻有勾连蟠曲的虺纹、兽纹和兽面纹等,和同时代的青铜器纹饰具有同一的作风。 南朝陵墓石刻 宋、齐、梁、陈四朝帝王陵墓前的石刻。江苏南京附近(包括江宁、句容、丹阳三县)有许多帝后王侯陵墓,目前仅见南朝陵墓前地面上有石刻31处。属于帝王的12处,王侯的19处。石刻体制巨大,造型优美,雕琢精致,是当时南方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石刻内容,有石兽、石柱和石碑。帝后和王侯墓前所列石刻略有差别。帝后墓前 [详细...]
      2010/01/19 15:54: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佛教雕塑
    2. 中国的佛教雕塑正式记载是在公元200年以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约220-280年)记载有"窄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雕造佛像记载。 现存后赵石虎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金铜佛像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标志着定型化的单独佛教雕塑已普遍出现。 印度佛像传入中国后,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作了改造。早期佛教造像,面相丰圆,肢体肥壮,神态温静。北魏(386-534年)孝文帝亲政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并迁都"洛阳"。这时的佛教雕塑,受到"秀骨清像" 风格的影响,融合南北,出现了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面容 [详细...]
      2010/01/19 15:53:4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大足石刻艺术
    2.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 [详细...]
      2010/01/19 15:53: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26(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442664
    memory 3.25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