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论城市山水画
    2.   我第一次知道“城市山水画”的说法是看到《美术》杂志上刊登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来信,他是看了一批深圳画家画深圳的作品后有感而发,提出了“城市山水画”的说法。从1992年到今天,“城市山水画”这一课题已经被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们所关注,近年来还衍生出了“都市山水”、“都市水墨”等说法,其关注热度可见一斑。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以城市为题材进行各种创作,至今已有20余年,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我个人对“城市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详细...]
      2010/01/29 16:59: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笔墨无界 心意自然(作者:张玉梅)
    2. 来源 :《光明日报》   《鹅、鹅、鹅》画面中一群白鹅引亢高歌,纯净温婉,如梦似幻,忆见当年作者青春韶华,画笔轻舞飞扬;《将相和》等系列京剧人物画,鼓锣热烈铿锵,色墨淋漓酣畅,显示了作者今天的沉静圆融,舒卷自如。马书林在艺术探索之旅中,广取博收、独辟蹊径,终将水墨意境与国粹京剧有机结合,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作为“弄墨者”他深深悟到:笔墨本无界。中国人物画家应在自由自在无边界的水墨中寻求方圆规矩,在无意的自然中把握必然。马书林痴迷于画情画意的自然流露,在他看来,自然是本性与率真的 [详细...]
      2010/01/29 16:57: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山水画意境考镜探源(作者:李倍雷)
    2. 来源 :《书画世界》   内容提要:中国传统山水画,除了对笔墨的强调,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图像的意境。“诗画一律”的命题,正好说明了古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诗都是以“意境”为内在联系的“一律”的,而不是意象。山水画中融入的是诗的意境,而山水画的意境又体现它的多重性,意境是来源于对诗歌的要求而转入山水画的。因此山水画中的意境意识,来源于对诗歌意境的自觉认识及其运用具体“形象”的方式成功的转移,同时也显现了山水画的意境与诗歌的意境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山水画在形式上,将情与景融彻为 [详细...]
      2010/01/29 16:53: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近大师吴昌硕和他的后代们(作者:何菲 袁龙海 李志春)
    2.   吴昌硕(1844—1927),号老缶,为我国近代画坛之巨擎,二十世纪书坛第一人,亦是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是近百年来“海上画派”的一面旗帜。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最为耀眼。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等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创新。他的作品有一种雄劲苍茫的生命力量,一扫明清画坛萎靡柔弱之风,是时代与个性创新结合的典范。即便最普通的花卉、山石,进入他的画面中,亦灵动、野趣,富含生命的感悟与哲性的启迪。   吴 [详细...]
      2010/01/29 16:47: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话说陈半丁的大义铁骨(作者:明宸)
    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大家名作灿若群星。大家的人格魅力与名作的艺术风采同样地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人格之美与作品之美相比更多了一些文化内涵。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磨洗却永不泯灭,依旧耀眼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光华隽永,回味无穷。陈半丁就是这样一位独具风采的艺术家,他知情重义、刚正不恶、嫉恶如仇、铁骨铮铮。他那传奇般色彩的纸上春秋,构成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   陈半丁早岁家境贫寒,少年时代产生书画嗜好,青年时期到上海做帮工有机缘结识并追随晚期海派名家吴昌硕、任伯年等。他注重义气、喜好交友,活跃在上个世纪二 [详细...]
      2010/01/29 16:46:5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水墨山水之巅:倪瓒的山水画(作者:宋炀)
    2.   来源 :《学习时报》   倪瓒(1306―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省无锡人。倪瓒擅画山水、竹石、枯木等景物,其山水师法前代巨匠董源、巨然等,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开创山水画独特境界,其画法萧疏简淡,格调天真自然,以淡泊取胜。倪瓒的山水作品多描画他所居住的江南太湖一带山水风光,善画枯木平岭、竹石茅舍,景物极简。构图平远,景物简淡,追求神似。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倪瓒主张画作应注重抒发主观感情,他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倪瓒在《答张 [详细...]
      2010/01/29 16:37: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大起大落的艺术存在方式(作者:尚玉荣)
    2. 来源 :《缪斯艺术》   1949-1976年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   这是一段值得所有中国人记住的历史,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和理由,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怀念或忘记。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艺术褪去了原本的独立性,成为这种或者那种意识形态的图像式翻译和文字性阐述,尽管有些苦涩,有些夸张,但这反而成为被人铭记的资本,因为没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与政治保持着如此微妙的关系。不管是已有千年之久的传统国画,还是引进不足百年的西洋油画,都无一例外地行使着革命机器中“齿轮和螺丝钉”的职能。 [详细...]
      2010/01/29 16:30: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林州水墨双年展 盘点“后文人艺术状态”(作者:邱家和)
    2.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近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的“第一届林州水墨双年展”,邀请近120位在近30年的水墨实验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参展,展览分为国画名家、现代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经典书法、现代书法、后文人水墨等8个单元,并将在河南林州水墨艺术博物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与京尚元素美术馆三地巡回展览。   举办高峰论坛   据悉,这次展览不仅有庞大的参展艺术家阵容,还有强大的策展团队:由刘骁纯先生担任总策划,由著名艺术家和资深策展人朱青生、严善淳、张 [详细...]
      2010/01/29 16:25:5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从心田里流出的笔情墨趣——何汉卿书画评析(作者:范迪安)
    2.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举凡艺术创造,离不开个人对于艺术持续的热爱和时代的文化条件这内与外两大因素。何汉卿先生的书画道路从学书开始,进而书画并进,相互滋养,相得益彰,其中渗透了他长期的专注和努力。他自幼得家庭艺术氛围熏染,从“童子功”开始提毫习帖,以为日课。对书法的研练贯穿了他的童年,更重要的是打下了对中国书画艺术的修养基础,并由此涉猎包括文学、音乐等的书外功夫。由于具备以书画为重点的比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心由自然形成了一份浓郁而牢靠的文化情怀,他的人生道路因此总有一种来自文化的精神支撑。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工作,他 [详细...]
      2010/01/29 16:22: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新中国美术60年:为历史留影(作者:赵晋华)
    2. 来源 :《中华读书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一系列文艺活动中,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承办的“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格外引人注目,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有超过10万人次的民众观看了这些作品,新中国美术得到了一次大普及。而且这次参观者的结构有很大不同,有许多新的受众,比如海军、陆军的官兵等。外国人和外国的新闻媒体前来观看和采访的也有很多,他们想借此来观察新中国60年发展的轨迹,了解世界美术史的中国气质。因为这些作品遴选了全国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的名作计687件,囊括了自1949年新中 [详细...]
      2010/01/29 16:21: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453(s)   8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