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小的印章 一群民间篆刻者的20年坚守1
    2.   小小的一枚印章,是篆刻人无垠的梦想野地。刀与石相碰的火花,闪烁出印人的快乐--海宁紫微印社活跃着一群民间篆刻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医生职员、干部学生。20多年来,他们以石为友,以友传艺,有的已成长为全国、省级书协会员和西泠印社社员,其作品享誉省内外。   走进正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展出的"浙江省首届女篆刻家作品展",整整两层楼里,陈列着一方方精心篆刻的印章,全是她们近期的作品。除了美院专攻篆刻的一拨年轻学生外,还有不少是嫂嫂级的。篆刻作品独立办展的本来就很少,女篆刻家作品展更是从未有过。其中,海宁紫微印社王丽琴、马敏华、黄建娟、高琴、陈蕾彦5 [详细...]
      2009/11/30 11:00: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小小的印章 一群民间篆刻者的20年坚守2
    2.   在这个具有1450年历史、又曾有张宗祥、钱君匋等大家崛起的地方,紫微印社的社员将自己的学艺过程与跟学名家老师的技艺品行结合在一起,从而在20年民间展事活动与艺术交流中大显身手。他们当中,现有西泠印社社员2人,中国书协会员6人,浙江省书协会员21人,雄厚的实力从中可窥一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十多名社员的作品先后入选国际性与全国性的大展,如最具权威性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与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评展等。尤其是第四届全国篆刻艺术展,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海宁,一下子有5位社员作品入展,无疑成了当今印坛发展中的一大看点。此外,陈浩、袁建初、陈伯良三位社员,还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 [详细...]
      2009/11/30 10:59: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印学史:进入殿堂的印章艺术
    2.   刻制一枚印章的印材多种多样,有玉、石、牙、骨、角、晶、竹、木、金属等,但以各种石材居多,市售最多为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县,故名。其石色以青色居多,其中较为著名的封门青最为名贵,是制印的上品。据云,元人最早取用的花乳石可能即为青田石,可谓历史悠久。封门青产自青门坑,此类印石常常伴生于顽石之中,难得有大块。乾隆下江南时,有臣献十公分见方对章,乾隆得此印脸上笑开了花。封门青石质细腻,十分易于艺术创作,颜色有黄、青、绿等,为刻家所爱。   除青田石外,寿山石、巴林石现市售最为多见,寿山石因其产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寿山而得名,寿山和青田石相比,质性稍显坚脆或略带迟 [详细...]
      2009/11/30 10:59: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認識古印與欣賞古印
    2.  漢印   漢初的印與秦印甚為相似,但在元狩四年以後,印的大小、質地、字數,甚至印緩,便都有了嚴格的規定,尊卑有別,不能逾越,所以漢印中除漢初官私印易與秦印相混之外,普通的印,行家一過目,就知道是漢製。漢印的最大特點是在篆法上與周秦不同,周代古鉥奇淳樸,能夠做到錯落有序,離合自然,與金文息息相關。秦印因流通的時期短,早期的作品有周鉥的餘意,晚期的作品頗為整飭,很接近漢印,倒是半邊印與印有秦代獨有的特長,疏朗秀逸,為其他朝代所無。漢印更因為隸書之通行,所以在筆劃的轉折處,方的意味增多,當然也就更適於印章的製作。所以漢印多根據六書的正寫而作增減,使篆書在方寸之內,發揮了屈伸增減方 [详细...]
      2009/11/30 10:59: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如何用刀
    2.   篆刻既然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雕刻技術的高明與否,當然是作品優劣的重要關鍵。於是自文三橋何雪漁倡導篆刻藝術之後,就有人提出刀法之說,因為明末清初之際,篆刻風氣甚盛,經過若干名家的傳述,把刀法大致分為十三種,分條敘述,語詞玄虛,使後來初學的人,往往便被這些刀法的名稱攪得莫名其妙。殊不知刻印用刀,歸納起來,也只不過是衝刀與切刀兩種方法而已,如果將此兩種刀法運用得宜,則任何面目的印章,均可應手而就。   欲明瞭用刀之法,必先知道刀的結構;平常我們把刻刀分為三部份,用力時最下面的部份稱為「刀口」(或稱刀刃)。刀口上面的一側或兩側乃至三側四側漸銳的斜面稱為「刀鋒」,(刻印用刀, [详细...]
      2009/11/30 10:58:4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邊款的刻製
    2.   篆刻之有邊款,始自秦末漢初,唐宋之際,官印均在印頂或印側,刻製鑄作年月與籌作官署,但均不署刻製者的姓名,大概與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一樣,雖於史書中,記載為孫壽所刻,但傳國璽上,卻未加標明。可能是當時對刻製人不重視所致。自從明代文三橋提倡印藝之後,邊款也就跟著流行起來,其原因是由於軟石治印比較容易奏刀、文人的小品短文也可以附於印側以傳世,並且可以將治印人的書法,由邊款的方式,發展到盡善盡美。以前碑碣墓誌之類,雖然文人撰文,書家書書寫,但刻製時,都是由工匠刻成,文人書家的法書,便稍稍走了風神,風軟石製印之後,文人可利用軟石在印側的這小小天地中,去發揮自己的才能。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留名」;因為印 [详细...]
      2009/11/30 10:58: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篆刻使用的書體1
    2.   篆刻雖然是使用篆書通過雕刻技巧刻成印章來使用和欣賞的藝術,但廣義的來說,篆刻更包括了玉器銅器上花紋的雕製以及印鈕的藝術、印譜的拓製等,是一門涉及很廣的藝術,與金石拓製、書籍裝潢、雕塑、書法、文字、文學均有關。但普通治印的人卻是只著重在刻製印面而已。   刻製印面所採用的書體,當然以篆書為主,其他書體,雖不一定就不能刻製,但它們的美術性,總不若篆書為高。我在拙作治印偶得中曾敘明以篆為印的理由,茲錄於下:「以篆文入印,自古皆然,或問其故,則曰:『篆有五便:一曰方正平整,便於佈置。二曰增減合度,便於運用。三曰屈伸得勢,便於揖讓。四曰形通變化,便於選擇。五曰筆法一致,便於調和。是 [详细...]
      2009/11/30 10:58: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篆刻使用的書體2
    2.   三、別體篆   篆書使用的時間頗長,在商周秦之際,大小篆通行的時候,往往將書體圖案化,便有了殳書、虫書、魚書、鳥書等體式。漢以後,以隸書為實用體,篆書除在璽印、碑額、亙當以及比較正式的文牘方面才偶一使用,在民間對篆書已不再重視。魏晉楷書草書風行,自然對篆書亦不甚經意。至唐人李陽冰出,始成一代篆書之宗師,然一般學者均悟參新體│楷書、草書,鮮有能注意篆書者,其間有能為篆書者,亦多托跡先賢或假借神仙之事,玄乎其說,致使漢代以後多沿東漢徐安之說法。東漢以前之書為五十六種體式,且唐人陸續增加,於是,僅篆書一類,其別體即不下百種之多,後世更以之入印,使印章之內諸體雜陳,千奇百 [详细...]
      2009/11/30 10:57:4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鈐印
    2.   印章刻就之後,必先將印石洗淨,普通是用牙蘸一些肥皂或肥皂粉,將印面輕輕刷洗,把黏在印面上的墨跡石屑均行洗去,並且擦乾後備用。但也有不先用水洗的;如呂麗子先生刻印完畢後,便用刷子或毛巾將印面刷擦,去其石屑污物,然後用壞的印泥先試蓋一次,看看有沒有可以修改的地方,如果有,則改正一次,再將印面擦刷乾淨,用好的印泥鈐出,便算完工了。聽說齊白石先生也係如此,所以他們給別人刻的印,其中便有墨跡仍存在的,可見他們當時刻印,甚為從容,刻後也不以為意,隨手便鈐了給人,但這種方式,如出於倉促之間,固然可以,但平時則仍以用水洗淨為佳。   印面洗淨擦乾之後,鈐印之先,一定要把用具準備好 [详细...]
      2009/11/30 10:57: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文的排列1
    2.   篆刻形成一門專門的藝術之後,印文的排列與刻製的方法,便成了篆刻的主要骨幹,印文的排列是章法,刻製的方式因係用刀而成,所以叫做刀法。章法與刀法是歷代印人所必需研習的,假如對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成就,更可以立面貌,成為篆刻名家。浙派的印,便是以刀法著稱的;而皖派的印,則是以字法見長的。字法與印文排列關係密切,有刀有筆,是篆刻的高境界,可見印文的排列在篆刻的高下方面,佔很重要的地位。   一、姓名印   以日常所用的印而言,當然是姓名印最多。姓名印的印文排列,大約有三類:一類是右行、一類左行、一類迴文。其中左行一類,因為與我國的文字使用習慣不合,雖偶然有之,但均不以 [详细...]
      2009/11/30 10:57: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486(s)   8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