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历代印章巧辨识
    2.   印章是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它将书法、绘画、雕刻融为一体,把广博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印章又称玺、印信等。印章的形状无论官私,通常为方形,也有少量是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几何形制。古代印章背部有钮,如龟钮、狮钮、鱼钮、龙钮、虎钮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印钮艺术。唐代以后,印章从一般实用品逐渐变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到了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鉴藏书画之风日盛,文人学士喜欢镌刻别号印、词句印、室名印、鉴藏印等印于书画作品上,把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印章真正成为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此后印章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篆刻名家。明 [详细...]
      2009/11/30 11:04: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明代摹刻法帖
    2.   中国明代是摹刻法帖比较兴盛的时期。   概况明代刻帖继承了宋代的传统,仍以汇集刊刻历代名人法帖为主。早期所刻的《东书堂帖》、《宝贤堂帖》和后来的《停云馆帖》、《真赏斋帖》、《余清斋帖》、《来禽馆帖》、《戏鸿堂帖》、《墨池堂选帖》、《郁冈斋墨妙》、《玉烟堂帖》等,都是这一类的著名法帖。与此同时,一些文人雅士搜寻祖本《淳化阁帖》的兴趣也十分浓厚。经过南宋和元代的多年战乱,到了明代,宋拓《淳化阁帖》已日见稀少,他们把搜寻到的旧拓本进行翻刻。著名的有顾从义刻本、潘允亮刻本和后来被考订为袁□的刻本,这些虽然都是依据所谓"贾似道本"翻刻的,却各有不同的丰神和情趣, [详细...]
      2009/11/30 11:04: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章的刻製程序1
    2. 步驟一 章法的籌佈:亦即打稿,與作品的好壞息息相關。有人說:治印之難,不難於刻,而難於章法。 步驟二 印石的整平:印石在裁割時有傾斜,或上蠟磨光時,印面留有蠟,這時要用砂紙整平,以利上石刻製。 步驟三 上石:通常上石有二種方法:一為把印稿用毛筆反寫在印面刻製;二為用耐水紙反拓上石。 步驟四 刻製與修整:依據印文選用合適的刀法來刻製,刀法可分切刀與衝刀二種。 [详细...]
      2009/11/30 11:04:0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章的刻製程序2
    2. 步驟六 邊款:刻印之後,在印章左邊刻上作者字號、刻製年月等,謂之邊款或具款。 步驟七 邊款的拓製:拓款的方法與古銅器的拓法相似。拓款的方法有濕拓、乾拓、油墨拓等。 步驟八 印泥的使用:鈐印時,左手持印泥盒右手將印面輕輕擊打在印泥上蘸均,切忌把印面注印泥上擠壓。 步驟九 鈐印:將蘸好印泥的印章,對準應鈐蓋部位輕輕落下,用力鎮壓。 步驟十 [详细...]
      2009/11/30 11:03: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邊欄的處理
    2.   篆刻作品,大致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工整的,一類是寫意的。工整一類的印章,印文與邊欄均需工整,如果印文甚工,而邊欄斑剝不全,則多不調合。相反的寫意一類的印章,如果印文斑駁,而邊欄整齊劃一,便也覺得不倫不類。試觀古人所作印章,大都合乎調和的原則。先秦璽印,印章大小,一任自然,其邊欄亦都渾樸厚重。秦漢印章,漸趨整飭,印章的邊欄,亦較整齊。當然,這與製做的程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周秦兩漢及魏普的印,絕大數是用銅鑄的,鑄銅印的方法,是先用臘作一個印模,然後用粘泥將臘模塗包起來,並且在上端留一小孔,等泥乾了之後,將銅加高熱熔化成液體,由預留的小孔十灌澆下去,銅是熱的,臘是見熱即熔的,於是熱的銅液,將臘 [详细...]
      2009/11/30 11:03: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款的拓製
    2.   篆刻自明代成為藝術品以來,印譜的流通便興盛起來。起初的印譜,沒有將印章的邊款墨拓出來,像周櫟園的賴古堂印譜、汪啟叔的飛鴻堂印譜等,便都沒有邊款。但後來的印人們,一方面為印款也是篆刻藝術的一環,而且更是鑑定印章真偽的關鍵,加之印泥的改良與清代拓製銅器的進步,使印側上添粒小字,也可以墨拓得清清楚楚,於是邊款的拓製,便流行了起來。篆刻藝術的表現,也因為邊款的精美,而更向前跨進了一步。   拓製印款始於何時,我未曾加以詳考,但在清代的毛奇齡拓製印譜的時候便已經能拓精美的邊款了。毛奇齡字大可,他拓的印,往往一拓再拓,甚至於拓十次廿次,才選擇其中最好的保留下來,訂成印譜,其拓印之精是 [详细...]
      2009/11/30 11:02:5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材1
    2.  可以用製印的材料很多,金屬、玉石、牙角、竹木、匋瓷五大類最為常見。遠在商周時代,因為官方沒有嚴格的印制,么家與民間所用印章,各隨所好,沒有限制。所以秦以前的古墨金銀銅角牙玉石均有,甚至陶印,也時有所見。秦天子之墨用玉質。漢以後,更以印質定官位之尊卑,於是官方用印,便有了定制,民間所用,亦仿效之,銅印最多,金、銀、玉等質料均較少。衡其原因係佩之於身側時,不易損壞。後來紙張發達,印章的用途由「檢封」進而「濡朱」,官方的印章大小改變了,但質地仍沿用金屬。直至元朝末年王冕用花乳石刻自用書畫印後,才打開印章用質的風氣。明代治印之風甚盛,而石章又能盡篆刻之能事,於是文人重視石材,其他印材均成下駟。用木 [详细...]
      2009/11/30 11:02: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材2
    2.   二、晶玉類   晶玉質地的印,較石質尤易破碎,但卻色澤明艷,所以喜好的人仍然很多。玉以溫潔為上,羊脂玉、黃玉、墨玉更為難得。在臺灣綠玉甚多,但純淨者究竟甚少,且不若紫玉為佳。其他寶石、瑪瑙、水晶等,與玉相同,硬不能以手刻,非用機器刻製不可。   三、牙角類   (1)象牙:   通分血牙及死牙兩種,血牙係象死後即將牙取下者,死牙為象死後其牙在山谷中曝露,日晒雨淋,油脂已失去,故血牙潤澤而死牙則枯乾。   (2)牛角:   一般重明角,透明度較大者比較好,若是純黑色者,則取其質密而潤澤者為上。 [详细...]
      2009/11/30 11:02: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起地與印紐1
    2.   起地   印面中印文以外的地方,如是陰文,則鈐印出來的時候是紅色的,如是陽文,則是白色。這白色的地方,均是刻好印文後再行掘刻出來的,尤其以陽文為最顯著,挖掉許多不需要石材,我們把這些挖掉的地方,叫做「底地」,俗稱「地子」。刻地子的這件事叫做「起起」。   古今印人,刻印後必需起地,起地的方法,與個人所常用的方法有絕大的關係。我曾經看到陳曼生刻的幾方印,地子是用切刀的方法刻成。而吳讓之刻的印,地子則是用衝刀法刻成,這止與他們刻印的習慣,有著相同的關係,因為浙派用切刀而皖派用衝刀之故。但也有將地子起的光潔的,市面刻的象牙印章,大都如此。於是,我 [详细...]
      2009/11/30 11:00: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起地與印紐2
    2.   印鈕的方向   刻印時一方印石到手,應該怎麼穩定它刻製的方向呢?這是一個篆刻家們不太留心而也是常常引起不同意見的問題。   印章如果沒有印鈕,則一般人以為無方向可言,但稍具匠心的心,會將印的四側,逐一細看,將最美的一面向前,然後刻製。因為石章的顏色甚美,最好的一面也最「靈」,把好的一面向前,在置於案頭或印盒裏的時候,自然好的一面也向上,能給人一種悅目的歡愉。   印章如果有鈕,刻製時,應該使「面」向前,一般印鈕都是「獸鈕」、「平鈕」和「博古鈕」,獸鈕印章,刻時面向前,大多數的尾部在相反的後方,頭與尾成一直線。印章刻好後,放在印盒裏,則獸面向 [详细...]
      2009/11/30 11:00:2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319910
    memory 3.25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