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通过美育,遇见生命之美
    2. 当前,我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上班族正在遭受一种隐秘的“工伤”,他们渐渐地失去了“文化体力”:表达能力退化,词汇变得贫乏,看不进去长文,阅读量、观影量也慢慢下降。职场的压力,让现实、物质、效率更多地被放在了价值排序的前列。文学、艺术、思辨、智识,逐渐让位于工资卡上的数字和职场的晋升。枯燥的数据和表格扼杀了感受力和想象力。身心的疲惫让人拿着手机,无意识地刷着快餐式短视频,摄入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却感到生命被浪费而产生焦虑、不安、孤独、抑郁的情绪。如何保有代表着个性和自我意识的“文化体力”?近期火热的市民夜校,可谓提供了一剂良方。 夜校在中国并不是一件新鲜事 [详细...]
      2024/03/31 07:18: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中国古代货币简史》推出青少年绘画版
    2. 日前,《中国古代货币简史》推出青少年绘画版,200余幅精美插图,以及孔方兄和钱小弟两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为该书增趣不少。 该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了先秦至隋唐的货币发展简史,用一枚枚小小的钱币串起长长的历史,将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社会制度、文化生活、艺术风格等知识贯穿起来,且辅以大量的图片、绘画,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看看古人“花钱的那些事”,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历史文化。 [详细...]
      2024/03/30 08:01:16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静愚
    1. 在笺纸和书札中找寻情感寄托——读《谈笺话谱》
    2.   笺纸,一种很讲究的纸,墨客雅士们以其彰显自己的个性趣致与文化品位,本来实用性非常强,主要用于写诗酬唱、书信来往等。因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纪念性质的情感寄托,近年成为一个收藏品类。如果真正研究笺谱,起码要包括金石书画、信札研究,涉及纸张制造、印刷工艺、艺术鉴藏、社会风俗等诸多层面,艺术、文化与科技的综合素养必不可少,所以关于笺纸的笔记文字还算丰富,但专著寥寥。像《谈笺话谱》这么丰厚的作品,实在难得。   [详细...]
      2024/03/30 07:48:1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阐发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命题——评张晶《中国古代画论十九讲》
    2.   看画,有看画的感受,那是从直觉中而来的审美冲动,在不同的图式里,恍若有了新奇的遇见。读画论,所产生的阅读快感,是看画的补充,在古人典雅的文字之间,脑海里浮现古人的笔墨,精心摹画的、逸笔草草的,以不同的形态,沾溉我们的心田。有时,古人飞扬的思绪,藏着天地之理,在描述中见到比画幅还要广阔的世界,在阐释中体悟到比色彩更丰富的生命语言。从这个角度读画论,自然会有多重的收获。这一点,张晶的体会更为深刻。   作为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和学者,张晶对古代画论的解读具有代表性。他站在文化的立场阅读不同历史时期的画论,不去以古人的言辞对应画家的笔墨勾勒,而是在传统文人的艺术陈述 [详细...]
      2024/03/29 09:17: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本硕贯通培养设计人才
    2.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鼓励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的相关要求,将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融入艺术设计教学,通过“课题思政育人”引领教学、“研究创作实践”服务社会,探索“本硕贯通、学研产一体”的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积极推动科学研究与艺术设计本科人才培养、设计学研究生培养,依 [详细...]
      2024/03/29 08:27:3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艺术美育的时代价值与主体建构
    2. 艺术美育是以艺术为载体向受众开展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美育形式,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依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新时期美育改革,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艺术美育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育人价值等,在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生着多重维度的嬗变,呈现出层级式的价值转向和自适应调节。艺术美育的时代价值越来越呈现出与科技、教育、产业、经济、社会等生态系统的融合,艺术美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单向度的审美教育引导成为兼具艺术性、审美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社会性的统一体,重新审视艺术与人、自然、社会、 [详细...]
      2024/03/28 07:58: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百花深处的回响——《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中的女性生命图谱
    2.   东方有佳人。不论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还是“飘若流风,皎若朝霞”的宓妃,又或者是含睇宜笑的山鬼……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女子经常作为美的象征而出现,引发后人无限的遐想。谈及历史,封侯拜相、才子豪杰的故事总是能成为波诡云谲的朝代更迭中最闪亮的坐标,但当我们提起古代的女性,在脑海中浮现出的多是尽态极妍的典型形象,她们仿佛成为一种家庭和社会的符号,有时也承载着反映时代兴衰的使命,但她们作为独立个体的声音似乎被弱化了。古往今来的作品中,女子们被书写、被吟唱、被描摹,却不曾被真正体悟。   在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读本《她们:中国古代女子图鉴 [详细...]
      2024/03/27 08:03:5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学校美育全新样态如何重构
    2.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非遗项目化课程展示 伴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的发布,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中最为宏大广袤、抽象空灵的育人维度,也有了根据不同学校场景的实践举措。特别是《通知》将美育的实践维度确立在“浸润”,并在指导思想中旗帜鲜明地表示“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实现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功能。”可 [详细...]
      2024/03/24 16:37:13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时代起伏下的个体生命——读《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
    2. 《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 王树村/著 姜彦文 方博/整理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收到天津人民出版社康悦怡老师寄来《王树村自述:我为何研究民间艺术》,从后记里知道,此书为王树村先生绝笔之作,由天津美术学院姜彦文老师和他的研究生方博整理成书。 前几天(2024年3月4日)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先生(1943-2024)辞世,享年81岁,被誉为中华民间文化的守望 [详细...]
      2024/03/24 16:31:5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范石甫从艺七十周年作品集》出版
    2. 近日,《范石甫先生从艺七十周年作品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该集精选范石甫先生作品30余幅,涵盖书法和绘画,展示了范石甫先生近年来的艺术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副主席周京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原副主席言恭达,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主任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陈传席、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孙克,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等分别为范石甫先生从艺七十周年题贺的作品同时收录该集。 范石甫,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 [详细...]
      2024/03/19 07:48:1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3094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