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顺治的玉玺
    2. 最近,一个秋季藏品拍卖会隆重推出了一套清代顺治皇帝的玉玺七件套(见下图),吸引了不少藏家的浓厚兴趣。然而,对此套拍品真伪的争论颇多。近年来,拍卖清代书画和皇室宫廷文物升温,不少行内名家也多据史直言,为收藏走向注重史实的科学鉴别做出了努力。 据介绍,此套玉玺属于南阳独山青玉,一说新疆和田玉,长方形,尺寸13.9×10.6×12.8厘米,自重5.96公斤。此套玉玺顶盖上有双龙戏珠(龙纽),反面镌刻篆体阳文“顺治御笔之宝”,盖的下方又是长方形玉玺,底部刻有“顺治御览之宝”;上部的正面四角和中间被雕琢出五个圆状的 [详细...]
      2010/01/07 14:59: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豪华落尽见真淳(下)
    2. 对任何一个篆刻家来说,如果仅以模仿为能事,即便可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在篆刻史中也不可能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成功的篆刻家,吴子复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尤其是朱文印创作,得返璞归真之妙谛,结字大小不拘,宛如三岁稚子,天真烂漫。其“晚晴散人”(图一)上方两字较下方两字分量重,但不显得突兀,而是别有妙趣。其“野意楼”(图二)一如顽皮嬉戏的孩童,随意自然,活泼可爱。“游缘轩”(图三)字形夸张,“轩”字“车”部中 [详细...]
      2010/01/07 14:59: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豪华落尽见真淳(上)
    2. 吴子复是南粤一带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自黄士陵客居岭南之后,有许多篆刻爱好者登堂入室,并纷纷请益黄氏,成为民国印坛的佼佼者,如易孺、李尹桑、邓尔雅、简经纶和吴子复等。基于这一事实,所以“黟山派”亦称“粤派”。吴子复平生所创作的印章数量不多,因而很多时候不被作为职业印人来看待。笔者观摩其《野意楼印集》,发现其中大多是自用的姓名印,只有少量闲章和为朋友镌刻的印章。他的闲章,格调清新脱俗,处处闪耀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吴子复篆刻师法传统,入古极深,远及古玺封泥、秦汉印章,近则胎息黄士陵。他的一些自用姓名印和闲章,多见古玺封泥样式,模仿得惟 [详细...]
      2010/01/07 14:58: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法尽能新有余——陈子奋篆刻艺术蠡评 (下)
    2. 从创作来看,陈子奋是近当代学黄士陵而颇见新意的代表性印人。学黄而出,代表人物有易大厂、乔大壮,陈子奋也是其中佼佼者,三人各有立足点:易大厂参缶庐之意,会古玺之风神;乔大壮以金文大篆一路为主线,自成一家风范;陈子奋学黄士陵,没有维持线条劲挺的一面,而是吸取并发挥了黄士陵“平中见奇,静中有动”的变化手法,方圆互参,动静相宜,自写性情。 “在是斋藏”(图一)中,“是”、“斋”二字多见夸张之笔,深得黄士陵神韵。“渚凤画记”(图二)中,“渚”字 [详细...]
      2010/01/07 14:58:3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法尽能新有余——陈子奋篆刻艺术蠡评(上)
    2. 陈子奋(1898-1976),初名起,字意芗,号无寐,别署水叟,福建长乐人,曾任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福州市美协主席、福建省文史馆馆员。 陈子奋从艺有家学渊源。其父为塾师,雅擅篆印。陈子奋自幼由其父启蒙,髫龄即习绘画、篆刻,少年时即名闻乡里,弱冠便鬻印售画自给。1927年徐悲鸿自欧洲归来,赏其印作,随即求印数枚;后又数度索刻,并以“雄浑则无过于兄者”誉之。陈子奋对于诗、书、画、印皆有涉猎,艺术成就较为全面。著名美术史论家俞剑华说:“吴昌硕用金石书法作写意花卉,陈先生用金石书法作白描花卉,正所谓春兰秋菊,异曲同工。”可谓一语中的。陈子奋人品高 [详细...]
      2010/01/07 14:58: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碎”的味道——浅析程庭鹭的篆刻艺术
    2. 程庭鹭(1797—1859),字序伯,号蘅乡。又有垿伯、篛盦、篛翁、鹤槎山民等别号,江苏嘉定人。擅书画篆刻。作画笔法清润而显苍浑,近似李流芳。篆刻宗“浙派”。著有《小松圆阁书画跋》、《小松圆阁印存》、《红蘅馆印谱》等。 程庭鹭的“二十六宜梅花屋”朱文印(图一),很好地展现出“浙派”篆刻的艺术风采。“浙派”的碎刀,原是为了增强金石味而创造的。当它成为一种自然的艺术手法时,则是完整中的“碎”,能于“巧” [详细...]
      2010/01/07 14:58: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从书出”的跌落
    2. 如果,以传统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来评述当代篆刻现象,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至少,当代的篆刻与秦汉玺印、明清流派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回过头去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齐白石以其凶悍劲猛的风格,将明清流派印的乐章奏响、也奏完了最后一个响亮的乐段,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终止,延续数百年的流派印艺术也随之画上一个难以再续的终止符。当然,对于这个结果,我们无须为之遗憾。 齐老先生走后不久,中国篆刻艺术的创作经历了不堪回首的20年的天灾人祸。上世纪70年代末至整个80年代,是中国篆刻艺术的复苏期。其执大纛者,固然要首推海上韩天衡先生。韩先生以其雄强、恣肆的篆刻艺术风格,几 [详细...]
      2010/01/07 14:57: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端庄明净 清刚静穆
    2. 汪关(生卒不详)初名东阳,字杲叔。安徽歙县人,居娄东。活动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为职业篆刻家。万历四十二年(1614)于苏州得汉铜印“汪关”,遂更名。李流芳复为更字尹子,并以“宝印斋”颜其居。 周亮工《印人传》云:“以猛利参者何雪渔,至苏泗水而猛利尽矣;以和平参者汪尹子,至顾元方、邱令和而和平尽矣。”由此可见,平和、安详、典雅为汪关篆刻的主要特征。下面我们着重欣赏汪关的几方印例。 “徐 私印”白文印(图一)遵循了白文宗汉的原则,线条光洁平稳,布局典雅舒展。“徐&r [详细...]
      2010/01/07 14:57: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审度历史 触摸美感
    2. 一个存于心底二十余年的愿望,一个历时十余年的创作历程——当陕西印人庞任隆的《华清池印谱》行世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文化饱满持久的热情。 《华清池印谱》是一册主题印作品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取一些景物的名称或词语篆刻为印章形式;而且,通过对这些景与物的历史钩沉与研究,使人们得以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感受华清池的古今人文风貌,使人们在一种别样的阅读中审度历史、触摸美感。 主题印谱最初的雏形,以汇集诗歌文赋、名言警句一类闲印成谱为特征。这大约是明末的事情。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载,清康熙十八年(1679)“钱觐自刻印成《波斋百二甲子 [详细...]
      2010/01/07 14:57: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处处都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2. 明代人学印大都是从摹古印开始的,而朱简学的不是当时流行的以梨枣木翻刻的《印薮》。他“尝从云间陈眉公(继儒)先生游,得顾(从德)、项(元汴)二氏家藏铜玉印越楮上真谱四千余方,又于吴门沈从先、赵凡夫, 城李长蘅,武林吴仲飞,海上潘士从,华亭施叔显,青溪曹重夫,东粤陈文叔,吾乡何主臣、丁南羽诸家,得其所集,不下万余,用是涤心刮目……以其当于古者,著而为则;戾于古者,黜而志鉴”(朱简《印经》),走的是一条以古人来验证自我、以自我生发古人、以形而上之精通阐释形而下之艺术理法的“大道”。一方面,他通过研究古印来“涤心 [详细...]
      2010/01/07 14:57: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275(s)   8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5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