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画寓心表达自我》 记人物画家曹留夫 (柳河文)

      分享到:
      2014-02-26 09:22:52


           几年前第一次看到曹留夫老师的画作便被其吸引了。那是一张表现高士题材的画,只见典雅中透着高古,灵动中显出质朴。没有古人所表现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尘”,但那种生动、自然和略带幽默人物刻画使观者感到格外亲切。


           曹老师虽然己越花甲,但每次和他的接触总能感觉到他那年轻的心态和勤奋热烈的创作激情,而忘记他的年龄。他是一个典型的探索型画家。在绘画及教学领域辛勤耕耘40多年,早年曾跟随段拭(黄宾虹弟子)学习中国画,后因工作和其他关系对连环画,民间美术及书法等均有涉猎和研究。和他聊天总能让人有所思考、有所启发,让人惊异于他在创作上的不安分和不知足。他喜欢看书且涉猎广泛,故而想法也多。他能不断吸收各方面有益于自身绘画的营养 而丰富壮大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喜欢音乐、戏曲、文学、诗、词、历史和哲学。他认为这既是艺术工作者的必修课也是生活的最大享受。他的不断学习和追求注定了他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画家。他的画中有独到的思想及对人生的感悟。


           曹留夫老师是一个持传统美学观念的艺术家。他对绘画美的追求不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的开掘和对现实生活的单纯模仿,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心灵追求,是真实自我的内心情感表现。这种追求落实到他的创作中就是一种对人物内在的深度理解的挖掘。比如他画古代人物,创作之前先将人物生平读透,再将人物有益的,附合画家精神寄托的积极层面的东西,放大出来加以表现。如他笔下的郑板桥是书卷气的,但又透着幽默风趣和些许的顽世不恭。他笔下的米芾,呆头呆脑,行为怪异,但却透着骨子里的儒雅。他画的竹林七贤虽然形貌各异,姿态万千,但都透出豪迈不羁的建安风骨和尊尚自我,不事权贵的自由精神。总之他笔下的文人雅士,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超人,而是有着常人情感的,高于常人精神境界的可亲可近的“普通人”。

        近些年老师的绘画题材也在不断拓展,以表现童年田园生活的“童年系列”和以表现老少亲情的“亲情系列”及图说成语的“成语系列”的绘画,得到画界的一致好评。他认为,以孩子为题材的表现童年生活的绘画,及表现老少亲情的绘画都是有感而发的作品。比起文人高士题材来,文化内涵虽然少些,但更觉天真质朴。亲近自然的童年生活;老人疼爱晚辈的真情实感;此天地之大美。是天人和一思想的最高阐述。老师的童年生活时代虽然物质缺乏,但那分自由,那分快乐使他终生难忘.《捉秋》中的捉蟋蟀;《偷秋》中的偷西瓜;《童年记意》中的捅马蜂窝等都是他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忆,故而画起来充满激情,得心应手。自从有了小孙子以后曹老师画了不少表现祖孙亲情的作品,如:《老来乐》、《接辈人》、《庭院深深》、《早教》、《拉大锯扯大锯》等。这批画作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后辈传人的炽烈亲情。


           曹老师曾经从连环画创作20余年。长年的训练使他对人物的造型结构、构图经营及动态神情的把握,娴熟于胸。不论人物是写实或夸张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由于中国画的长年锤炼和书法的不断研习他的笔墨功夫愈加深厚。但他并不满足这些。谈到技巧问题,他总是会说:技巧是工具,是语言。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虽然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但不能“为表现语言而语言”。语言是为主题精神服务的。画画千万不要逞技,要注重精神内涵,不然便会走入匠人之道。其码要把韵味、意境放在前面。如能画出静雅之气,空灵之气,正大之气的高格调的作品,非技巧层面能解决。故而画家的学识积叠,性味的涵养,人格的修炼是必不可少的。


           近年来曹老师的绘画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收藏家的喜爱和好评,使他越来越忙。他觉得越忙越要清醒,一个画家怎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市场故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不断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追求到老,这是他人生的最大乐趣。愿曹老师的艺术之树长青!

        版权所有Copyright©WWW.GUOHUAJIA.NET,All right服务热线: 客服邮箱:fuwu@meishujia.cn客服QQ:529512899
      Processed in 0.010(s)   2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501994
      memory 3.04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