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画的收藏家与创作者在历史上的关系
    2. “朱元君将画图,从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 ——《庄子》 “客有为周君画英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英同状,周君大怒”。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两段是绝大多数美术史学者在论及最早画工时必提的历史文字记录。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史”与“客”这两个名称,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专为诸侯服务,社会地位应该比下层奴隶役仆高,否则也不会出现宋元君将画图,来“史”排队长到“在外者半”。在上面记叙中已经将绘画的欣赏者 [详细...]
      2010/06/19 15:02: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警世古币:当朝皇帝发给文武百官的警世钱物
    2.   来源 :凤凰网   古钱币多数是流通用的,也有一些是吉语或颂政的花钱,但用来警世的古币则不多见。昨天下午,记者在市收藏家协会顾问徐守璜先生的家中看到了一枚特殊的古钱币。   这是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直径4.6厘米,制作精美,古朴端庄,品相完好。正面是“法宜古今”4个楷体字,背面呈龙线条图纹,外龙内凤,显示了帝王的豪贵与霸气。“这4个字还有一定的学问呢,可以旋读,也可以直读,体现了古人设计此币的良苦用心。”徐先生告诉记者,如果旋读的话,即是“法宜古今 ”,说明法是治国安邦之要;如 [详细...]
      2010/01/30 10:12: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寻找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旋律”
    2.   来源 :《钱经》   西方藏家的又一次“抛货”,再次引起了国内当代艺术市场的“骚动”——对于建立在西方价值标准体系之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来说,这样的市场宿命应该是挥之不去的。   中国书画和古董等经典艺术板块,无论是在何种经济环境之下,其各项成交纪录都表现出持久坚挺和强劲的走势。尤其是近期受到“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创造票房新纪录的启发,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中也开始流行寻找——什么才是中国艺术市场的“主旋律”?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第三个拍卖大季——2009年艺术品秋拍已经拉开大幕,率先在国庆节期间举槌的公司依然是香港苏 [详细...]
      2010/01/29 17:08: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怎么除去书画污渍
    2. 来源 :中华古玩网   书画品相十分重要,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往往由于一点霉斑、油渍而大打折扣。那么应该怎样清除这些污渍呢?   霉班:书画作品因潮湿而生出霉斑,可直接用脱指棉球蘸上酒精,轻轻在霉斑处擦拭,直至除净为止。   油渍:书画作品上沾上油渍,可先将吸水纸放在字画油渍处的上方,然后用熨斗轻熨几遍,便可除去油污。   墨水:先在污处下方垫上一层吸水纸,然后用20的双氧水浸湿污斑,并在污处放上几张吸水纸,压上重物,待吸水纸染上墨污,便可拿起。若一次效果不佳,可重复数次。 [详细...]
      2010/01/29 17:06:5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论投资风险 艺市与股市不可混为一谈 (作者:高鸿)
    2.   来源 :《美术报》   近期,有某企业收藏机构的掌门人鉴于 “很多人总想把艺术品市场当成股票来炒作,这个一定会失败的。真正的收藏家一定是喜欢才会购买,不完全是投资,完全把艺术当投资的人是投机”的现象,提醒人们“不要把艺术品市场当作股票来炒作”,理由是:从去年到今年,市场显示好的、来源翔实的作品价格还在持续走高。我们可以看到吴冠中、潘天寿、李可染等艺术家的作品在金融危机中依然翻倍上涨,这至少证明起码市场有一部分是健康的,而另外一部分虚高的市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它也会倒下,金融危机只是个理由,其实如果没有金融危机,艺术品该倒的还倒,该涨 [详细...]
      2010/01/29 17:06: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精残器收藏:要的就是这个“残”(作者:一凡)
    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要收就收完整的”,这是国内收藏投资者的传统理念。   收藏者一般以器物完整无缺为准,对于伤残器向来不屑一顾,这其实是十分遗憾的。伤残器同样具有独特的收藏意义与价值,尤其是精残器———器型基本完整、工艺水平一流、材质精良、只有微小瑕疵的藏品,它们的历史、文物、艺术、研究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容忽视。   学会欣赏残缺之美   真正懂得收藏和审美的人,不只会欣赏完整的美,更 [详细...]
      2010/01/29 16:59: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经济学人杂志:中国私人藏家的崛起之路(作者:编译/朱颖)
    2. 来源 : 中国网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8年11月26日文章:中国艺术品回流故土   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早期,收藏中国艺术品和陶瓷曾在西方社会风靡一时。职业寻宝人的大笔买入,以及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的战争劫掠,将大批中国艺术品带入西方收藏市场。但过去十年中,欧洲和美洲买家的数量已在减少。   业内人士称,市场上有精品出现的时候,欧美顶尖私人藏家还是会准备一搏。但是现在,大多数对中国艺术品有兴趣的西方人更趋向于成为卖家,而非买家。   从1949年开始,中国就禁止了国内私人拥 [详细...]
      2010/01/29 16:56: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简话民间收藏60年(作者:王钧)
    2.   来源 :人民网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间收藏活动经历了从低潮向高潮、从少数人向广大群众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使地主老财的家当被分给贫下中农,除极少数开明人士外,农村已无收藏意义上的大户人家;在城市,收藏文物的各界人士常将珍藏献给国家,如北京张伯驹、天津周叔弢、上海潘达于、合肥刘肃等,郭沫若、郑振铎等文化要人更是将收藏的甲骨、陶器等悉数交给国家。这些慷慨捐赠,缓解了故宫等处大量宝物被运至台湾而造成博物馆藏品不足的窘境。   低潮期的收藏主题 [详细...]
      2010/01/29 16:46: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做艺术品和股票的收藏家(作者:赵妍洁)
    2. 来源 :《投资者报》   艺术品被誉为是继房地产和股票之后的第三大投资领域,对于真正的艺术品来说,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它所在的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这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顶端艺术精品不但没有出现价值大幅滑坡让收藏者破产,反而将一些深陷危机泥潭的投资家救出经济困境。   拍卖市场已率先呈现出一片回暖迹象,今年10月纽约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秋拍销售额比5月春季拍卖增长了46%。在金融危机冲击后通胀预期强烈的今天,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艺术品再度成为投资的热点,投资收藏已再次进入绝佳时机。   在国外,艺术品收藏被视作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式。据统 [详细...]
      2010/01/29 16:45: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民企老板热衷“玩”藏品 醉翁之意不在“画”(作者:潘洁)
    2. 来源 :《国际金融报》   “350万第三次,成交!”随着拍卖师手起槌落,起拍价为48万元的《董其昌草书琵琶行》最终被一位企业老板以350万元的成交价格买走。如今,一些民企老板已经成为拍卖会上的主力。那么,他们为什么如此钟情艺术品收藏?“无非是为了避税。”业内人士一语道破了其中暗藏的“玄机”。   拍品避税   作为拍卖会上的常客,民企老板真正懂收藏的不到10%。而近年来很多上规模的私营企业都热衷于投资收藏品,如书画、古玩等。 [详细...]
      2010/01/29 16:38: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524(s)   8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3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