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供图
9月4日, “浸润于美
升华于心:‘美育好课’全国优秀美育课程文献展暨大湾区美育文化季”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金湾艺术中心举行。该活动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和金湾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中小学和美育研究机构的优秀美育课程文献,和由近百名美育教师、研究者、艺术家与儿童共同创作的美育作品集中亮相。
此次活动既是对教育部“美育浸润”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2022年发起的“美育好课”系列展览项目的有力延续。“文献展”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和生动的现场,它通过建立视觉化、体验化、情境化的展览氛围,改变人们对于美育课程的固有印象,帮助观众理解美育教学的深层逻辑,确立美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美育好课不是美术好课,它强调一种大美。审美能力,是看不见的竞争力,更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所长李睦在展览现场表示。
本届“文献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美育课程的主题类型,划分为“乡村美育”“校园美育”“科技美育”“戏剧美育”“社会美育”“博物美育”六大板块,着力拓宽学校美育与多元文化、创新科技、社会文明间的对话路径,激活美育活动在思想、内容、素材等方面的跨学科价值,让美育成为连接人类知识与文明的情感通道。
乡村蕴含着自然质朴之美,是美育的广阔天地。“乡村美育”板块,呈现了众多以艺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典型案例和美育作品。例如作品《综合材料拼装动物》将捡拾的树枝等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拼装,创作出独特的立体动物艺术作品。“‘寻找厉害的TA’城乡儿童影像创作”这一夏令营课程采用项目化、社会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城乡儿童参与。课题不限定“厉害”对象,让孩子在行走中感知、发现并研究,用影像表现。该课程旨在指引孩子积极探寻,让城乡孩子结谊,用影像交流连接,开阔视野。在校园中,美育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学子的心灵。
“校园美育”板块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欣赏,塑造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让美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如“面塑长在文化中”课程以河南省非遗项目面塑为载体,将非遗与美育结合,从“知性美育”转向“生活美育”,打造符合学生认知的优质课程。“一米视觉下的甲骨文皮影美育课程”围绕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精心为孩子们量身打造出充满艺术性、趣味性又极具实践性的甲骨文皮影课程内容。
在“科技美育”板块则展出了科技与美育融合创新的生动案例,让人们在科学的严谨中发现美的灵动,在艺术的想象里拥抱科技的力量。例如,全息影像作品《光菌生长》以蘑菇生长为灵感,展示其生长全程。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原理创造立体效果、带来全新体验、引发敬畏思考,是对多种关系的融合思考,探讨科技与自然和谐共存。
“社会美育”板块让观众在公共艺术、文化活动中感受美的力量;“戏剧美育”板块通过戏剧艺术,提升观众的审美品位;“博物美育”板块则让观众欣赏生命的奇迹,懂得尊重生命。如“公主请‘坐’梦”课程以带靠背的椅子为基本型,运用儿童自己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物品和各种生产生活材料,完成一个从思维、语言、动作、情感等多个角度不断将自己童年关于“梦想”的记忆进行深描的创作历程。
启动仪式结束后,众多教育和艺术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举办了以“美育的立场、转变与拓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大家分享众多有关美育建设和美育教学的重要案例,从学理层面为美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