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博物馆、美术馆不仅是文化的守护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博物馆与美术馆的角色愈发凸显,它们不仅是传承文化价值的载体,更是文创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的统计,我国目前与文物相关的机构共有11340个,其中文物研究机构12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663个,博物馆6091个,其他文物机构2457个。2023年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超过13万,各级博物馆的门票收入21.5亿元,5个中央级博物馆门票收入达到1.8亿元。这为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物与艺术的灵感源泉,驱动着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创新。很多文创产品直接或间接取材于各类文物或美术作品,一件文物或美术作品可以衍生出无数的文创产品。在最近爆火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中,有27处取景地就在文物大省山西。眼下,山西正在全力接住这波文旅产业的巨大流量,文旅部门、文创机构也借此契机通过服务、业态、玩法上的创新,让“悟空效应”变成文创长效流量,其对“悟空”活化的经验值得各地文博场馆借鉴。
面对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的价值,实现文物、艺术作品与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我国是一个文博大国,但在文创人才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博事业、文创产业的发展,关键是专业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文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教育、培训等多渠道,培养一批既懂文物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创产业的持续创新提供强大动力。
建立保护文创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促进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创意是文创产业的核心,而知识产权的保护则是创意得以持续输出的关键。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为创作者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鼓励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能够为文创产业带来新鲜血液,推动文博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利用。同时,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的地区特色,也为文创产品赋予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促进当地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
发展工业博物馆、美术馆,促进工业产品向文创产品的转型。我国近代工业起步晚,但是也有不少近代工业存在了一两百年,有些老的工厂还在生产。具有一定年代的工厂可以建立工业博物馆、美术馆。把工业博物馆、美术馆的建设和文创结合起来,使近代工业基地旧貌换新颜,以文创带动文旅的发展。
此外,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发展并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博机构。针对这种情况,这些地区可以积极与中央级、省级博物馆、美术馆合作,探索总分馆制度,以此形成合力,发挥文物、文创更大的效益。
(作者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