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为山:通过文艺作品表现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作者:吴为山2022-01-21 09:35:39 来源:中国美术报

        吴为山 聂耳 雕塑 185cm×110cm×220cm 2009年

        黄河,是生命的源泉,宛如中国龙跃动的血液;黄河,是文化的象征,撑起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黄河,是历史的沉淀,鼓舞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奔腾不息的河水饱含着思想性、文学性、历史性,饱含着澎湃的爱国激情;黄河奔腾不息的河水,推动着新时代的发展,昭示着伟大的时代精神。

        从史前文明开始,黄河流域就初现中华文明的曙光,黄河文化随着中华民族的诞生而出现,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进程从未间断。神州俯瞰,巨龙奔腾、金光闪耀,黄河自西北从天而降,汇千川百流,越崇山、经黄土,浩荡东流。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表现出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展示出这一自然之河、精神之河,是每个时代、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黄河精神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黄河自身形成的自然之美。这种美,既有旖旎之秀美,也有磅礴之壮美。从巴颜喀拉山到渤海湾,奔腾的黄河水谱写着壮丽的乐章,哺育了世代的中华儿女,也塑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另一部分是由治理黄河的中华儿女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黄河宁,天下平。一代代炎黄子孙在赞叹、敬畏黄河的同时,与黄河共生共进。这迸发出了强大的创造力,也丰富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刻骨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索孕育了无数经典作品,如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唤醒中华民族英勇抗争斗志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如描绘“万里黄河第一坝”、歌颂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黄河清》;如营造出中华民族饱经忧患的深沉情感的《黄河初醒》《爷爷的河》;如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勇气的《在激流中前进》《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如刻画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断前进、凝聚中华民族巨大精神力量的雕塑作品《聂耳》……名作、力作不胜枚举。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形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的强大气场,这种呼应饱含着民族的血脉,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旋律。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几代文艺工作者都创作出了以黄河为主题的经典文艺作品,并形成清晰的脉络。黄河哺育着人民,人民也保卫着黄河,黄河也逐渐成为了新中国文艺中的一个经典的图像。在这一过程中,“黄河精神”的概念也逐步被构建了出来,我们的文艺发展也在表现“黄河精神”的过程中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与此同时,黄河形象也从空间视域下的地域研究中跳脱出来,进入到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领域当中。研究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不仅要做好文艺创作,也要做好理论研究。文艺的繁荣离不开与文艺评论的有效互动。为了更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更深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就要用优秀的、有激情的评论激励新时代的文艺创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58(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1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