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涟:塑造当代黄河精神新的视觉形象

      作者:徐涟2022-01-21 09:34:19 来源:中国美术报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考古发现而引起艺术家对西北地区的关注,特别是对敦煌壁画的临摹与创作,艺术家们的绘画题材中开始出现了黄河上游雪山冰川与人文景观相关的艺术创作。黄河成为艺术母题,主要得益于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选择了黄河奔腾咆哮的形象,赋予其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精神内涵。自此,与黄河相关的各类艺术创作不断出现,许多作品脍炙人口。上世纪60年代的建设高潮,三门峡作为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标志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也成为美术家们画笔下描绘的黄河形象;80年代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使得艺术家们不断聚焦在黄河,丰富、拓展黄河精神的内涵,发掘黄河的视觉形象,黄河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博大深沉、坚韧顽强、奋发进取的精神象征。周韶华的《黄河魂》系列、尚扬的《爷爷的河》,开始了朝向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回望,将黄河文化追溯到中华文明的起源;杨力舟、王迎春的中国画《黄河在咆哮》,杜键油画《黄河激流》,则将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化作了笔下生动的美术形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是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来说的。不管是形成于雪山冰川,还是流经峡谷险滩,黄河流经的地方淤积成富饶的土地,养育着生活在这片流域的各族人民。特别是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越来越完整地勾画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脉胳。在这里生活的世世代代的各族人民,东来西往,交融互鉴,充分发挥着智慧与创造,把黄河流域打造成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如果说在上个世纪救亡图存的时代呐喊中所呈现的不屈抗争是黄河文化的最强音,那么,黄河文化的博大深沉、开放包容、守望相助的共享共通,正是来源于五千年文明的进程,构成了黄河文化的主旋律。因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时代精神,应当成为艺术家们的责任与动力。

        那么,如何塑造当代黄河精神的新的视觉形象?

        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首先要深刻理解时代的重大主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对黄河的治理、保护、开发、利用提出了高要求,也对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进行了新的概括。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黄河流域进行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历史任务。同时,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找准新的历史定位,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共同家园的建设过程中,寻找到新的精神力量。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契机、新的动力,鼓舞艺术家们以新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形式,去丰富和拓展黄河文化与黄河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去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今天的“黄河故事”。

        其次,对于艺术家而言,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充沛的激情。要有了解母亲河、了解这片土地、了解中华文明源头的强烈意愿。要带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去研究前人的创造。在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所展示出土的大量陶罐,其精美的造型、神奇的纹饰、庞大的规模,令世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一件陶罐,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以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方式,将一个男人的脸的造型与一位女性的身体,以高浮雕的方式结合在一个陶罐上,表达的是古人的生育崇拜,但那些细节的刻画,却来源于五千年前的先民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思考,最终将母爱的主题、母亲的形象、人类繁衍生息的思考呈现为一件承载中华文明的艺术品。

        第三是要有丰富的积累。要有知识储备、学养储备、生活储备,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不仅让我们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维,将时空的架构扩展到了五千年、八千年、一万年,黄河流域中蕴藏的丰富性越来越令人惊叹,厚重的文化积淀、丰富的自然物产、独特的风土人情,都需要艺术家们深入了解。艺术家走出画室、走出城市,走到黄河流域的高山峡谷中去,走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当中去,在大尺度的时空观中,回溯历史,探寻未来,重新审视、思考、发现,寻找出黄河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的人物与形象。

        第四是要有方法。如何选择最适合美术创作表现的题材,在上下五千年与数千公里的黄河流域中,抓取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形成独特鲜明的视觉形象?如何提炼与概括,挖掘出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如何将美术作品升华为精神载体和共有的精神家园,将艺术家个人的感动变成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这些都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时代当中,去塑造出当代黄河精神的崭新形象,不负使命,不负人民。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7(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