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青年美展看青年美育

      作者:李百灵2021-11-22 07:58:0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子曰(文创产品设计) 胡川 徐茜雅 殷文琦 中国美术学院

          (2/2)游离(版画) 85×65厘米 2018年 刘禹君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美育不仅关乎个体人格的健全和自身的完善,也关乎未来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和美好生活的实现。高校美育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责任担当。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的美术建设也同样迎来了新征程。在新的时代风气之下,新生代艺术家、青年学生拥有什么样的时代特质?当下院校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第八届浙江青年美展”“第三届两岸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近日,一系列以青年艺术家和青年学子的作品为主体的展览相继举办,展现出青年艺术家和青年学子一段时期以来的创作风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上述问题有了一些认识。

        青年艺术家活力尽显

        今天的青年艺术家和学子,面对日新月异、丰富多元的新世界,以及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数字科技并存的时代语境,他们以更广泛的思考、更灵动的情感、更多元的探索来表达自我和回应时代。

        正于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引人关注,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认为,参展作品整体风格充满时代的气息,展现了新时代艺术青年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表达。“青年创作者以各自的创作实践观照时代和生活,传达思考和感悟,关注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体现艺术创新精神,突破形式语言和自我意识的界限,去探索更为深层次的精神诉求和积极意义。”鲍薇华说。

        11月6日,“丛生”——第三届两岸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在浙江杭州举办。虽然疫情之下面临诸多困境,但本届展览依然拓展了“多元展示+两种模式+多场对话”的新板块,参与本届展览的学生达到了329人,参展作品210件。作品形式涵盖了绘画、雕塑、影像、设计、装置等多元创作媒介和展示形态。

        从展览的板块和参展作品来看,此次展览突出展现了青年学子艺术创作的跨学科、跨专业性,与此同时,青年学子们的视野更为开阔,表达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关注的问题更为当代和前卫。如台湾艺术大学学生施顺中的装置《二十一世纪赛伯格游记》是对于当前青年人沉迷于游戏的反思。“我曾经迷恋上一款线上游戏,在漫长且重复性的游戏时间里,我不禁想,若我就这么变成机器人了,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施顺中说。他的作品中,机械装置不间断的重复敲打E跟R键,是对于游戏本身的质疑和最终结果的想象。西安美术学院学生陈嘉欣的作品《侏罗梦绮园NO.9-NO.11》中,自然科学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在绘制恐龙时,采取传统的散点构成办法,营造画面氛围,重表现轻再现,减少对恐龙化石复原状态的摹写,强调自己的观察和再创作。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表示:“展览呈现了青年学子们的共同生活和创作,他们以艺术为媒介,完成了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合作,让我们看到了美育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这归根结底是两岸青年凝结起来的力量。”

        11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开幕。这是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体量最大的一届,展品从往届的300余件增至了500余件,并增设了新媒体、装置艺术等门类。据悉,此次也是参展艺术家群体最年轻、中青年艺术家比例最高的一次大展。

        不难看出,与过往主打名家作品不同,此次展厅中最显目位置大多“让位”给青年艺术家作品。其中,青年画家陈迪的油画《2021·06·17》占据C位,描绘的是航天火箭中的空间。陈迪表示:“室内空间一直是我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古代厅堂到现代客厅,从大工厂到空间站,我都试图以写意的用笔、稚拙的造型、简洁的色彩、单纯的形式来阐释物我关系,从而使作品呈现内在的精神力量。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记录时代。”画家齐然以中国画描绘环卫工人,倪巍以笔墨勾勒出上海这座不夜城的一角,解文金的油画作品《都市新生活之理发店》则描绘了理发店内忙碌的场景。

         “第十一届上海美术大展”评委、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张培成表示:“整个评审过程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新时代的艺术家更年轻,观念更新,思想更新锐。很多作品思想很新颖,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的探索。各类作品从题材上非常切入今天的时代,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很独特的语言表达,贴切地言说当今的新时代。完全传统老派的作品很少见了。评委也尊重艺术规律,尽可能把最好的、有探索精神的、对艺术史会有一点推动的作品评选出来。” 

        从“跨界”到“融合”

        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艺术形态也早已不再单一,艺术家们常常会从其他领域中获得灵感。那么,青年艺术家作品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哪些趋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艺术发展的趋势正朝向“融”的方向,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相互交流,而这也更能激发新的思考,更多地关注人文关怀与社会关切。“今天的艺术不仅要立足中国思考问题,也要有向世界开放的胸怀和对国际文化艺术的关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回到固步自封的学术圈子里去,要更多地开展国际交流,尽管疫情给现场交流带来了阻碍,我们仍要保有这样一种胸怀和眼光,广泛吸收人类共同的创新艺术成果。”范迪安说。

        的确,“融合”已经成为当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实验方向。这种融合的趋势,在近日举办的“《HOWART后毕业季》暨优秀毕业生扶持计划——2021城市艺术大展”也得到体现。据悉,此次展览集合了中国九大美院和海外各大艺术院校200位优秀毕业生的500余件优秀艺术作品。展览分为“毕业返场,乘风破浪”“跨界碰撞,价值共赢”“多方赋能,审美觉醒”三个单元,从众多作品本身蕴含的艺术创造力与艺术审美力出发,破圈融合、跨界发展,集中呈现中国艺术新力量。如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彭艺伟的装置作品《玻璃数据》用汉字为代码,以虚拟世界中的数据为切入点,展开作者对于信息作为一种隐秘存在的思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皓丞的《无限梦境》是其以新媒体视听沉浸空间的艺术形式为根本,以梦境、宇宙、自然为主题,对于新媒体的声音与影像进行的实验性创作,借此来探讨视听平衡关系的问题,并引发观众对于作品内容中具体话题的思考。艺术与更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激发了艺术家更多的创意,也给予观众全新的体验。

        在深圳举办的“青年语际——深圳青年美术家邀请展”也同样展现了青年艺术家的崭新思维方式。策展人陈俊宇表示,展览主要展示当代青年美术家群体如何理解和表现东西方绘画观念,并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试图深入探讨东西方艺术谱系知识是如何通过青年艺术家的阐释相互影响和相互兼容的。“无论是本土文化的现代演化还是全球化的普泛,对于青年一代而言并不是艺术家的最终目的,而更像是工具或桥梁。艺术家们运用独属于自己的视角和话语,表达对生活以及整个艺术世界的感受和思考。”陈俊宇说。

        美术教育要紧随时代

        当今,信息接收的便捷性、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新生代的学习创作环境也与以往不同。与之相应的,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又该如何与时代相适应?这是美术院校和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变革成为各美术学院发展的主题词。去年11月,中央美术学院就曾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专题会议。近日,中央美术学院又召开新文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项目建设专题会。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表示,新文科、新工科项目的推进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新科技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对知识复合、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而推动对新专业、新课程以及育人新模式的探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认为,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和文化艺术门类发展趋势,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美术理论专业要解决的课题。 “社会对同时具有文字功底、学术研究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艺术策划人才需求非常大,但这类人才稀缺。美院应重视培养一专多能的跨界人才。”他表示。

        中国美术学院也通过在艺术院校开展产学研协同育人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有艺术院校特色的产学研协同模式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李勇表示,中国美术学院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美术教育专业更多地将美育、艺术乡建、在地社会实践等内容融合在课程中。“把很多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的教学融合在大的艺术教育范畴当中,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艺术实践。实际上我们已经把原有的绘画教育转变为项目化和课题化的同步教育,同时也在以写生为主的实践方法中逐渐融合了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相关的方法。”李勇说。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书记刘文东表示,当前,社会对于美有极大的需求,而美的发展日趋多元化,时代需要有美感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一切对美院的学生是非常好的机会。“美很大,‘术’很多,孩子们的拓展空间很大,成才机会很多。美院的学生学的不是美的‘术’,而是审美、人生观,实现学以致用,就是把自己对美的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播、传递出去。”刘文东说。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241(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1(mb)